[發明專利]一種中心線劃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74914.1 | 申請日: | 2010-05-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112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養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H7/04 | 分類號: | B25H7/04 |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衛專利事務所 14100 | 代理人: | 張彩琴;任林芳 |
| 地址: | 030009 ***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心線 劃線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械制造劃線工具,具體涉及一種中心線劃線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機械制造過程中,經常需要以中心線作為劃線基準,在毛坯或已經加工 的工件表面上劃出加工線、證明線和找正線。劃線是加工的依據,所劃出的線 條要求尺寸準確,線條清晰,最重要的是保證尺寸準確。
常用的鉗工劃線工具有劃針、劃針盤、劃規(圓規)、中心沖(樣沖)、鋼 尺、頂尖和平臺等。目前,使用常用鉗工劃線工具進行中心線劃線的過程為, 將工件放置在平臺上,通過調整頂尖將工件的一個平面與平臺平行或垂直,用 鋼尺先測量出兩平行面的長度,計算出一半的數值后,再用劃針在工件上做出 中心點的標記,或使用劃規找出中心點的標記,然后將兩中心點連接起來劃出 中心線。其缺點有:(1)耗時長,工作效率較低;(2)劃線精度低,一般技術 工人劃線精度為0.5mm,高級技術工人的劃線精度為0.2mm;(3)受劃線工人技 術水平影響程度大。對于大工件和兩平行面的端部不規則、與做標記的平面不 在同一平面的情況時,問題更加突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劃線工具用于中心線劃線效率低、精度低、受劃線公 人技術水平影響程度大的問題,提供了一種中心線劃線裝置。
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實現:
中心線劃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相對支架可滑動也可鎖緊的 兩側的定位柱和中心線滑錐,兩個定位柱和中心線滑錐兩兩平行,中心線滑錐 位于兩定位柱的中心線位置上,所述的定位柱為臺階軸結構,所述的中心線滑 錐由中間軸和兩端的錐體劃針組成。
本發明的原理是以兩平行面為基準,在任何空間位置下,直接在工件上劃 出中心線。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提高中心線劃線效率。效率至少提高5倍以上。
2、提高中心線劃線精度。劃線精度可達到0.05-0.1mm。
3、可以在任何位置使用中心定位裝置測量平行面的中心線。
4、解決技術工人因劃線技術水平的不同造成的中心線劃線精度。劃線水平 不隨工人技術水平的降低而降低,初級工人可以達到高級工人的水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普通工件(凸型)與劃線裝置位置圖
圖3為普通工件(凸型)劃線過程示意圖
圖4為槽類工件(凹型)與劃線裝置位置圖
圖5為槽類工件(凹型)劃線過程示意圖
圖中:1-定位柱,2-支架,3-鎖緊裝置,4-中心線滑錐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中心線劃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2)、以及相對支架(2)可滑動也 可鎖緊的兩側的定位柱(1)和中心線滑錐(4),兩個定位柱(1)和中心線滑 錐(4)兩兩平行,中心線滑錐(4)位于兩定位柱(1)的中心線位置上,所述 的定位柱(1)為臺階軸結構,所述的中心線滑錐(4)由中間軸和兩端的錐體 劃針組成。
定位柱是由兩個平行的臺階軸組成;定位柱的作用是在測量時沿工件的平 行面進行滑動,滑動機構可以為導柱或導槽結構;定位柱直徑小的部分用于測 量(凸型)普通工件的平行面、圓柱體的平行面,如圖2、圖3所示,直徑大的 部分用于測量(凹型)槽類工件的平行面,如圖4、圖5所示;采用淬火處理, 表面硬度高,提高耐磨耗性。
中心線劃錐是由可相對支架滑動的中間軸,兩段為錐體劃針,滑動機構可 以為導柱或導槽結構;中心線劃錐的作用是在工件上劃出中心線;采用淬火處 理,提高耐磨耗性。
支架的作用是保證定位柱、中心線劃錐的相對位置精準,同時滿足定位柱、 中心線劃錐可以滑動,并保證平行,以適應不同工件的要求;安裝鎖緊裝置; 采用淬火處理,提高耐磨耗性。
鎖緊裝置的作用是保持定位柱、中心線劃錐位置滿足工件要求,在劃線過 程中定位柱、中心線劃錐不滑動。常用的結構為:在支架上制出螺紋,通過旋 轉螺釘,使定位柱、中心線劃錐與支架保持位置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太原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7491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