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鋰離子電池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74304.1 | 申請日: | 2010-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146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山本泰右;宇賀治正彌;木下昌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M10/0525 | 分類號: | 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欣;陳建全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鋰離子電池 | ||
1.一種鋰離子電池,其包含:
正極,其包含正極活性物質層和正極集電體,所述正極活性物質層含 有可嵌入及脫嵌鋰的正極活性物質;
負極,其包含負極活性物質層和負極集電體,所述負極活性物質層含 有合金系活性物質;
離子透過性絕緣層,其介于所述正極與所述負極之間;
離子傳導性聚合物層,其介于所述負極與所述離子透過性絕緣層之間,
所述離子傳導性聚合物層的所述負極側部分與所述離子透過性絕緣層 側部分的組成不同,
所述離子透過性絕緣層側部分與所述負極側部分相比離子傳導性高, 通過交流阻抗法測定得到的離子傳導率顯示為0.05mS/cm以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電池,其中,所述負極活性物質層與 所述離子傳導性聚合物層的密合強度為100~300N/cm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電池,其中,所述離子傳導性聚合物 層是包含與所述合金系活性物質密合的第1聚合物層、和與所述離子透過 性絕緣層接觸的第2聚合物層的層疊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鋰離子電池,其中,所述第1聚合物層的厚 度TN與所述第2聚合物層的厚度TI的比TN/TI為0.01~10。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鋰離子電池,其中,形成所述層疊體的各層 含有選自聚偏氟乙烯、及偏氟乙烯與六氟丙烯的共聚物之中的至少一種聚 合物。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鋰離子電池,其中,所述第1聚合物層及第 2聚合物層含有偏氟乙烯與六氟丙烯的共聚物,所述第1聚合物層的所述共 聚物中的所述六氟丙烯單元的含有比例小于所述第2聚合物層。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鋰離子電池,其中,所述第1聚合物層的所 述共聚物中的所述六氟丙烯單元的含有比例RN為0.1~15重量%,所述第2 聚合物層的所述共聚物中的六氟丙烯單元的含有比例RI與RN的差RI-RN為0.1~25重量%。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電池,其中,所述離子傳導性聚合物 層含有無機填充劑。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電池,其中,所述離子傳導性聚合物 層的厚度為0.01~20μm。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電池,其中,所述負極活性物質層 是用氣相法形成的薄膜。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電池,其中,所述負極活性物質層 是從所述負極集電體的表面向外方延伸且相互隔離的多個柱狀體的集合 體。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電池,其中,所述合金系活性物質 為選自含有硅的合金系活性物質、及含有錫的合金系活性物質之中的至少 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未經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7430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