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鮞狀貧赤鐵礦生產鐵精礦的選冶聯合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73223.X | 申請日: | 2010-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627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20 |
| 發明(設計)人: | 劉殿文;文書明;張文彬;柏少軍;方建軍;章曉林;謝海云;孫力軍;陳祿正;劉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3C1/30 | 分類號: | B03C1/30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 地址: | 650093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鮞狀貧 赤鐵礦 生產 精礦 聯合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選礦和冶金聯合的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鮞狀貧赤鐵礦生產鐵精礦的選冶聯合方法。
背景技術
鐵是世界上發現最早,利用最廣,用量最多的一種金屬元素,其消耗量約占金屬總消耗量的95%左右。鐵是從鐵礦石中提取出來的,赤鐵礦和磁鐵礦都是常見的鐵礦石。鮞狀赤鐵礦是赤鐵礦的一種,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湖北、湖南和貴州等地,其儲量約占我國赤鐵礦儲量的1/3左右,占鐵礦資源總儲量的1/9左右。但鮞狀赤鐵礦嵌布粒度極細,且經常與菱鐵礦、鮞綠泥石和含磷礦物共生或相互包裹,因此鮞狀赤鐵礦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最難選的鐵礦石類型之一,由于其難選致使該類型鐵礦資源基本沒有得到利用。隨著我國鋼鐵工業的高速發展,富鐵礦和易選的貧鐵礦儲量日趨枯竭,因而研究開發用鮞狀貧赤鐵礦生產鐵精礦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內外鮞狀赤鐵礦的研究包括:脫磷、脫硅、脫硫、反浮選、選擇性聚團-反浮選、高梯度磁選、直接還原法、酸浸、氯化焙燒-酸浸工藝等。但是,其成功富集的報道卻很少[張錦瑞、胡力可等.難選鮞狀赤鐵礦的研究利用現狀及展望,中國礦業,2007,16(7):74-76]。
王燕民等針對廣西屯秋鮞狀赤鐵礦的礦物組成與目前所采用工藝流程的特點,進行了聚磁介質、背景場強、給礦流速及比磁負荷量等試驗。得出結論是:①高梯度磁選法能有效選別含微細粒級鐵礦物的屯秋鮞狀赤鐵礦強磁尾細泥;②聚磁介質網的結構參數、背景場強、給礦流速率及比磁負荷,對試樣高梯度磁分離指標的影響最為明顯[王燕民、李明德.鮞狀赤鐵礦的高梯度磁選.礦業工程,1986,6(8):38-40]。
王兢等采用正交浮選試驗法,考察了貴州赫章鮞狀赤鐵礦浮選的主要影響因素,最后得出結論:①適當的磨礦時間,對鮞狀赤鐵礦的浮選非常重要;②十二胺作捕收劑對鐵精礦的富集作用明顯,但是其泡沫異常豐富且穩定對刮泡和后繼作業影響很大,所以,選擇適當的調整劑來消除氣泡的不良影響,將是今后對鮞狀赤鐵礦進行浮選研究的重點解決問題;③所用的藥劑用量較大,減小藥劑用量和選擇更高效的藥劑,是今后的努力方向[王兢,尚衍波,張覃.鮞狀赤鐵礦浮選實驗初步研究.礦業工程,2004,24(3):38-40]。
陳述文等采用固定床法和流動床法,包括內加熱法和外加熱法對貴州赫章鮞狀赤鐵礦進行了直接還原磁選試驗,以及半工業規模的回轉窯直接還原試驗和回轉窯模型試驗,對過程進行了熱力學分析。最后得出結論:①鮞狀赤鐵礦直接還原,還原設備以外加熱回轉窯為好;②無煙煤作還原劑還原鮞狀赤鐵礦,其性能較煙煤好;③采用固定床或外加熱回轉窯對鮞狀赤鐵礦進行直接還原,還原產品進行弱磁選分離,可獲得較好的分離指標[陳述文,曾永振,陳啟平.貴州赫章鮞狀赤鐵礦直接還原磁選實驗研究.金屬礦山,1997,(11):13-16,3]。
歸結起來,針對鮞狀赤鐵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為選礦法,主要包括浮選和磁選,另一類為冶金法,如直接還原、還原焙燒等。但對于如此難選的礦石而言,單一選礦法并不能獲得高品位的鐵精礦(鐵品位60%以上),而用浮選法脫除礦石中的磷、硫、硅等雜質是可行的,但浮選鐵精礦的品位卻很難達到要求;對于冶金法,無論是直接還原,還是還原焙燒,對貧鐵礦而言,均難以獲得良好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目前鮞狀貧赤鐵礦研究開發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從鮞狀貧赤鐵礦生產優質鐵精礦的選礦和冶金相結合的新方法,以利于該類礦石的開發利用,緩解鐵礦石的供需矛盾。
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可以概括為“強磁預選-磁化焙燒-弱磁分選”,即針對含鐵30%-40%的鮞狀貧赤鐵礦。具體方法如下:
首先進行碎磨礦,濕磨至-200目含量75%-85%,磨礦后的礦漿進入強磁選機在700kA/m-1000kA/m的磁場強度下進行預選,磁性礦物進入強磁精礦,非磁性礦物進入尾礦,可預先拋除尾礦的重量占原礦的30%-40%,精礦品位較原礦可以提高10-15個百分點;強磁選精礦與煤粉混合,煤粉的重量占精礦重量的10%-30%,在馬弗爐內加熱到900-1100℃,保溫1-3h進行磁化焙燒,使弱磁性礦物轉化為強磁性礦物;磁化焙燒后的礦樣經冷卻后進行再磨礦,濕磨到-200目占75%-90%,調漿后給入到弱磁選機,在200kA/m-300kA/m的場強下進行弱磁分選,磁性礦物進入弱磁精礦,成為最終的產品-一級優質鐵精礦,含磷、硫均符合冶煉的要求,同時產出弱磁尾礦。
本發明的特點是,工藝流程簡單,技術經濟指標好,產品為優質鐵精礦,含鐵品位高,雜質磷、硫含量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7322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