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場協同效應的裂解爐管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69607.4 | 申請日: | 2010-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243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曾力丁;涂善東;朱冬生;張慧;于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0G9/20 | 分類號: | C10G9/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順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談順法 |
| 地址: | 200237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協同效應 裂解 爐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乙烯裂解爐或其它管式裂解爐輻射段的爐管,尤其涉及一種能夠改善管內物料的流動狀態,強化傳熱、傳質效果,并能夠促進裂解反應,提高目標產品收率,減少結焦產生的裂解爐管。
背景技術
管式裂解法是目前乙烯生產的主要方法。采用管式裂解爐生產的乙烯約占世界乙烯總產量的99%以上。一般認為,對乙烯裂解反應而言,較高的溫度、較短的停留時間、較低的烴分壓有利于目標產物(乙烯、丙烯)的生成和抑制副反應的發生。由于,原料裂解所需的熱量通過管壁傳遞給裂解物料,裂解溫度顯然受到輻射管管壁溫度的制約,而管壁溫度又受到金屬材料耐熱性能的限制。近年來,由于乙烯生產企業和冶金技術研究單位的努力,乙烯裂解爐管耐受溫度已提高到1150℃左右,但繼續提高十分困難。
由于物料流動過程中,物料主體以湍流方式流動,溫度相對均勻,而貼近管壁處存在一個以層流方式流動滯流薄層,層流中熱量主要以熱傳導方式通過,管內傳熱阻力絕大部分集中在滯流薄層中,研究表明,在光滑圓管中,管壁處溫度與流體主體溫度相差200~300℃,導致的后果是貼近管壁處溫度高,流速慢,裂解反應速度快,但同時也容易發生結焦;而主體部分溫度較低,裂解反應較慢,造成目標產物收率低。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眾多乙烯生產企業和科研機構對乙烯裂解爐管結構進行了改進,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增大爐管的傳熱面積:如Kellogg公司開發的單管程小直徑管;日本三菱公司開發的橢圓管;Lummus公司的8翅內螺旋梅花管;Exxon公司的直型梅花管。二是采用擾流措施,破壞貼近管壁的滯流層,減少傳熱阻力。如LG化學株式會社、中國北京化工研究院開發的內置扭曲片的乙烯裂解爐管。其最終目的是強化傳熱,使管內物料溫度趨于均勻。
通過增大管內傳熱面積的方法雖然減小了管內的徑向溫差,但由于傳熱面同時也是結焦位置,流通截面的縮小和造成了對結焦更為敏感,因而清焦周期縮短,不利于裂解爐的運行。
通過在管內增加擾流子的方法,提高了管內物料的湍流程度和對管壁的沖刷,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管內的徑向溫差,有利于減弱結焦的生成,但管內擾流子占據了管內的有效容積,且管內流動阻力顯著增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乙烯裂解爐輻射段的爐管,該爐管不僅能夠改善管內的傳熱效果,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改善物料流動狀態,使管內物料中反應物和產物按照符合熱負荷需要的方式進行分布,從而提高目標產物收率、減少結焦、降低管壁溫度,提高爐管壽命。
本發明的技術原理在于:乙烯裂解原料在管內流動過程中,貼近管壁處形成一個滯流薄層,在這個滯流薄層中,熱量只能通過熱傳導方式傳遞,因而需要很大的溫差推動力,管內的熱阻主要集中在這個滯流薄層中,乙烯在裂解過程中,大分子的反應物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產物,從而在局部形成密度不同的流體微團,在螺旋導流槽的作用下,物料流動形成螺旋形的二次流,螺旋流動首先在管壁附近產生,進而由于氣體之間的作用帶動整個流道的氣體呈螺旋流動。由于二次流產生的離心作用,反應物濃度較高、密度較大的流體微團向管壁方向運動,而產物濃度較高、密度較小的流體微團向管子中心方向運動,形成了具有一定濃度梯度的濃度場。由于反應所需的熱量是由管壁向管內傳遞的,因而靠近管壁處溫度較高,有利于反應的進行,而遠離管壁處溫度較低,不利于反應進行,因此,螺旋形二次流的產生促進了乙烯裂解反應的進行,即形成了流場、濃度場與溫度場的場協同效應。同時,導流槽的凸起對貼近管壁流動的滯流層起到擾流、破壞作用,因此減少了傳熱阻力,使管內流體的溫度更接近于管壁溫度。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基于場協同效應的裂解爐管,其特征在于,一根管壁上均勻分布有一條或多條向內凸起的導流槽1的裂解爐管2,導流槽1沿爐管軸向呈螺旋形分布,裂解爐管2沿物料流動方向,依次為引導段L1和穩定段L2,引導段L1長度為管內徑的5~50倍,在引導段L1,螺旋角α(螺旋導流槽與爐管軸線的夾角)是逐漸、連續增大的,其變化范圍在0~60度之間,進入穩定段后,螺旋角α是恒定的,并與引導段末端的螺旋角角度相同。
上述技術方案中,導流槽1的條數優選為1~16條。
上述技術方案中,導流槽1的螺旋方向可以是向左旋轉的,也可以是向右旋轉的,位于同一徑向截面的導流槽1的螺旋角度是相同的。
上述技術方案中,導流槽截面形狀為向內凸起的圓弧狀或橢圓弧狀,其弧長不超過圓或橢圓的二分之一。導流槽1管內壁凸起的高度不超過管內徑的1/6。
上述技術方案中,管內壁導流槽1與管壁相連部位是光滑過渡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理工大學,未經華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6960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