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制備三元FexCo1-xS2粉末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68154.3 | 申請日: | 2010-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237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簡基康;謝玲玲;吳榮;孫言飛;李錦;鄭毓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疆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1G51/00 | 分類號: | C01G5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830046 新疆維***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三元 fe sub co 粉末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材料合成領域,是一種水熱生長三元FexCo1-xS2粉末的方法。
背景技術
黃鐵礦型CoS2具有較高的光吸收系數、半金屬鐵磁性、高的自旋極化,在催化、光伏、電子等領域擁有重要的應用前景。黃鐵礦型FeS2也因其合適的禁帶寬度(Eg≈0.95eV)和較高的光吸收系數(λ<700nm時,α≈105cm-1),在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應用方面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一些工作組嘗試制備三元FexCo1-xS2晶體以期得到物化性質優于Fe、Co二元化合物的材料。如S.W.Lehner小組用氣相輸運法生長了Co摻雜的黃鐵礦型FeS2薄膜,結果顯示所得薄膜為n型半導體,擁有較小的阻抗和較大的載流子濃度,參閱J.Cryst.Growth2006年第286期第306-317頁。A.M.Abd?E1?Halim小組將Co2-電沉積到FeS2(100)基片上生長了CoS2,于兩相交界處得到CoxFe1-xS2,參閱Electrochim.Acta?2001年第47期第2615-2623頁。P.Díaz-Chao小組首先在玻璃基上熱蒸鍍得到Fe/Co雙層金屬膜,然后將Fe/Co雙層金屬膜置于真空石英玻璃管中熱硫化,制備了Co摻雜n型FeS2薄膜,參閱Thin?Solid?Films?2008年第516期第7116-7119頁。
制備三元化合物FexCo1-xS2的報道并不多見。上述報道中制備的三元化合物為Co摻雜黃鐵礦FeS2,Co的濃度較低且分布不均勻。本發明是在水熱環境下一步合成FexCo1-xS2粉末的方法。目前沒有用這種方法制備三元化合物FexCo1-xS2的相關報道。本方法相對簡單,成本低,污染少,可控參數多,在工業生產應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熱生長FexCo1-xS2粉末的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工藝過程實現的:
將摩爾比為1∶19∶40-3∶17∶40的鐵源、鈷源以及硫源溶入35ml去離子水中,經磁子攪拌器攪拌15min使得反應物充分溶解且均勻混合。將混合液移入50ml反應釜中,密閉反應釜后置于140℃恒溫箱中,反應時間為24h,取出反應釜后自然冷卻至室溫。濾出釜底沉淀物,用無水乙醇(CH3CH2OH)和去離子水清洗數次,并用二硫化碳(CS2)洗去產物中S雜質,最后在60℃下真空干燥6小時,所得黑色樣品即為FexCo1-xS2粉末。
所述鐵源為四水合氯化亞鐵(FeCl2·4H2O),鈷源為六水合氯化鈷(CoCl2·6H2O),硫源為五水合硫代硫酸鈉(Na2S2O3·5H2O),合成過程中所用到的試劑均為分析純。
所述反應釜外套為高強度、低蠕變的不銹鋼材料制成的法蘭盤式釜體,內襯由耐酸堿、耐高溫高壓的聚四氟乙烯制成,恒溫箱為電阻式溫度可調加熱爐。
本發明制備出的FexCo1-xS2粉末為黃鐵礦結構,其物相如圖1所示。圖2為產品的XRD衍射峰中的(211)峰與(210)峰的峰位角度偏移量Δ2θ隨起始反應物中鐵源濃度比a的變化折線圖,a為起始反應物中鐵源濃度比上鐵源與鈷源濃度和,即圖3為起始反應物中鐵源、鈷源及硫源摩爾比為1∶19∶40所得產品的形貌圖。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疆大學,未經新疆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6815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