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工業縫紉機倒、順縫針距調節桿螺紋孔的加工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67952.4 | 申請日: | 2010-05-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567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譚福星;陳繼斌;陳元武;申建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凱斯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3/00 | 分類號: | B23P13/00;B23G5/06 |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長城專利事務所 43204 | 代理人: | 張啟炎 |
| 地址: | 415600 湖南省***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業 縫紉機 縫針 調節 螺紋 加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業縫紉機針距調節桿螺紋孔的加工方法,特別適用于對倒、順縫紉性能有穩定要求的工業縫紉機。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工業縫紉機的倒順縫紉穩定性,一直影響著產品的質量,特別是對于電腦型自動倒順縫紉機,其主要原因就是針距調節桿抖動或位置不對,而傳統的加工方式總是難以解決。
傳統加工方法:機床上用標準絲攻直接攻出來或手工攻絲
存在問題:
①由于單頭螺紋切入機殼總是單邊切削,螺紋的中心位置會產生偏移,造成螺紋孔和調節器光桿孔不同心而旋不進。還使在縫紉機縫紉針距為零時,機器仍有送料動作,縫布仍然移動,倒順縫縫線線跡距離不等而扎斷線,不美觀
②標準絲攻加工螺紋孔與螺桿配合頂隙過大,有些旋進去的調節桿很松,從而引起縫紉機工作時抖動而引起縫紉時線跡時長時短,不美觀,
③絲攻頂徑大,切削力大,易斷絲攻,人力勞動強度大。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縫紉機工作中存在的針距調節桿旋不進,縫紉機工作時抖動和縫紉時線跡時長時短,本發明設計了一種新型絲攻,增加了導向套,保證了針距調節穩定性。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的加工步驟如下:
①首先在設計針距調節桿螺紋孔的位置加工出調節器光桿孔和螺紋底孔,調節器光桿孔和螺紋底孔的中心軸線重合,調節器光桿孔在螺紋底孔的外部,調節器光桿孔比螺紋底孔的直徑大;
②制作專用絲攻,在標準絲攻前端增加一小段絲攻導向部位,絲攻導向部位和螺紋底孔相配,磨小標準絲攻外徑到所需尺寸;
③制作導向套,導向套的內徑和絲攻柄部的外徑相配,將導向套套在絲攻柄部,導向套的外圓和調節器光桿孔部位內徑相配,導向套能在絲攻柄部和調節器光桿孔中自由移動;
④攻絲:將絲攻前端導向部位插入螺紋底孔,絲攻導向套推入調節器光桿孔,在前后兩節均導向情況下開始攻絲。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保證了螺紋和調節器光桿孔的同心度,磨小的絲攻頂徑,縮小螺桿與內螺紋間的頂隙,保持了穩定性,減小了切削量,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量
附圖說明:
圖1、調節器桿絲攻和光桿導向套組合加工示意圖
圖2、成品縫紉機針距調節器孔和針距調節桿示意圖
圖中1、螺紋底孔,2、調節器光桿孔,3、絲攻磨小部位,4,絲攻導向部位,5、絲攻柄部,6、導向套,7、針距調節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示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1、在圖1中,在安裝針距調節桿7的螺紋孔的位置加工出調節器光桿孔2和螺紋底孔1,調節器光桿孔2和螺紋底孔1的中心軸線重合,調節器光桿孔2在螺紋底孔1的外部,調節器光桿孔2比螺紋底孔1的直徑大;
2、制作專用絲攻,在標準絲攻前端增加一小段絲攻導向部位4,絲攻導向部位4和螺紋底孔1相配,在絲攻磨小部位3處磨小標準絲攻外徑到所需尺寸;
3、制作導向套6,導向套6的內徑和絲攻柄部5的外徑相配,將導向套6套在絲攻柄部5上,導向套6的外圓和調節器光桿孔2部位內徑相配,導向套6能在絲攻柄部5和調節器光桿孔2中自由移動;
4、將絲攻前端導向部位4插入螺紋底孔1中,導向套6推入調節器光桿孔2中,在前后兩節均導向情況下開始攻絲。
圖2表示成品縫紉機針距調節器孔和針距調節桿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凱斯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湖南凱斯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6795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蜜柚分切機
- 下一篇:鋁合金的粉末介質擴散反應電阻釬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