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丹參酮類化合物芯-殼結構復合納米表面分子印記聚合物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67614.0 | 申請日: | 2010-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451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29 |
| 發明(設計)人: | 陳立娜;都述虎;賈憲軍;劉利萍;羅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醫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F292/00 | 分類號: | C08F292/00;C08F220/06;C08F2/44;C08J9/26;B01J20/28;B01J20/30;B01J20/26;B01J20/28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紀昌 |
| 地址: | 210029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丹參 酮類 化合物 結構 復合 納米 表面 分子 印記 聚合物 制備 方法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分子印記聚合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對丹參酮類化合物具有特異性識別的分子印記聚合物的制備方法。
二、背景技術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莖,具有非常顯著的擴張冠脈,改善微循環,保護心臟等作用,是臨床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藥之一。目前,丹參及其制劑已在全球十幾個國家作為藥品或食品添加劑銷售與使用,得到了世界范圍內廣泛的認同。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人們對丹參單味藥及其復方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發現脂溶性的丹參酮類化合物是丹參抗菌、抗癌、心腦血管活性的主要有效部位。目前已從丹參中發現了43個丹參酮類化合物,其中哪個成分是其真正的有效成分呢?藥物口服后,大部分的化學成分不能被消化道吸收入血,只有進入血液的成分才有可能成為有效成分,即血清中含有真正的有效成分。因此,通過血清藥物化學研究,對丹參酮類化合物在血清中的存在形式進行分析,可以快速有效地發現丹參真正的藥效作用物質。
目前丹參酮類化合物在血漿、尿及糞便中的代謝研究已有報道,大多應用LC-MS、GC-MS、HPCE-MS等方法,對含藥生物樣品中丹參的相關代謝產物進行定性分析,并且主要是分析丹參酮IIA、隱丹參酮等含量較高的幾種丹參酮類化合物,一些微量的代謝產物往往被丟失。在藥物體內代謝研究中,不僅要了解代謝產物準確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等相關信息,而且要比較進入血液后各組分的相對含量變化,對各組分的生物活性進行判斷和預測。但是,由于血清中的活性成分有著含量低、組分多、分離難的特點,并且受到檢測靈敏度的限制,許多真正的微量活性物質不容易被檢測并分離出來,只能對一些含量較高的成分進行初步的結構推測工作。因此丹參的血清藥物化學研究迫切需要一種高靈敏度的專一的現代分離檢測方法。
近來,分子印記技術的發展將最有可能為我們分離工作提供功能強大的最優先和高效率的選擇,分子印記聚合物既能夠對丹參給藥血清中丹參酮類化合物進行富集,也可對不同結構的代謝產物進行分離純化,實現對微量成分的高效分離和檢測,從而發現丹參給藥血清中一些高活性的微量代謝產物。目前有一篇丹參酮分子印記聚合物分離的文獻報道[樂康,付廷明,郭立瑋。華西藥學雜志,5(2009)443-445]。但這個分子印記聚合物是以本體聚合的方式進行制備,大量的印記結合點處于材料的內部,合成后清除其中全部模板分子非常困難,通常有5%的模板分子殘留,去除后的親和效率也很低。而應用分子印記技術來分離檢測丹參在血清中的代謝組分的研究,尚未見報道。
三、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針對目前丹參血清藥物化學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傳統分子印記聚合物自身的缺點,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對丹參酮類化合物具有特異識別性能的表面分子印記聚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從而實現對丹參酮類化合物的高選擇性分離、富集以及檢測。
技術方案:丹參酮類化合物芯-殼結構復合納米表面分子印記聚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芯部單分散納米二氧化硅顆粒的制備,制備步驟為:將制得的芯部單分散納米二氧化硅顆粒進行表面接枝改性,所述接枝改性方法為:將芯部單分散納米二氧化硅顆粒超聲分散于MTPU的體積濃度為15%~25%的甲苯溶液中,攪拌下通氮氣除氧,然后在55℃環境中攪拌回流24h,制得NanoSiO2-MTPU,再依次用甲苯、甲醇超聲洗滌、離心,除去未反應的MTPU,最后將所制得的NanoSiO2-MTPU在40℃下真空干燥12h,備用;將模板分子、功能單體加入25mL致孔劑中混合,充分搖勻,25℃下放置4h,制得預組裝溶液,模板分子為0.1114g丹參酮IIA,功能單體為甲基丙烯酸,致孔劑為乙腈,模板分子與功能單體的摩爾比為1∶3~1∶4;將NanoSiO2-MTPU超聲分散于另25mL致孔劑中;然后將預組裝的溶液與分散在致孔劑中的NanoSiO2-MTPU混合,加入交聯劑和引發劑,攪拌通氮氣除氧,在氮氣保護下,升溫引發聚合;交聯劑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引發劑為偶氮二異丁腈,引發劑用量為功能單體與交聯劑質量總量的5%,NanoSiO2-MTPU顆粒的用量為0.1g對應0.1114g模板分子,對應50mL致孔劑;模板分子和交聯劑的摩爾比為1∶5~1∶15;反應結束后離心除去上清液,產物用體積比為9∶1的甲醇-冰醋酸混合溶液反復超聲洗滌,直至上清液紫外檢測不到模板分子為止,然后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丹參酮類化合物芯-殼結構復合納米表面分子印記聚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醫科大學,未經南京醫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6761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輕質燃料油
- 下一篇:丙交酯精制殘液處理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