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疊層涂膜構造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010167460.5 | 申請日: | 2010-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701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山根貴和;中野薩庫拉;久保田寬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32B27/08 | 分類號: | B32B27/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華誠律師事務所 31210 | 代理人: | 張惠萍 |
| 地址: | 日本國廣島縣***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疊層涂膜 構造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形成在車身外板等上的疊層涂膜構造。
背景技術
車身外板等要求具有耐氣候性的金屬產(chǎn)品,一般采用按以下加工方法形成的疊層涂膜構造。即,用防銹用電沉積涂料形成下層涂膜(下涂膜)后,在其上形成具有底層掩蓋性的中間涂膜,最后再在中間涂膜上涂敷上層涂膜(上涂膜)。
所述中間涂膜,是為了提高耐光性、耐剝離性(涂膜抗擊飛石不剝離的性質(zhì):chipping)以及著色性而設。尤其是,當紫外線大量照射時,由環(huán)氧類陽離子性電沉積涂料形成的下層涂膜,其表層部會劣化,其上側(cè)的涂膜就會剝離。于是,形成中間涂膜,來保護下層涂膜免遭紫外線破壞,以提高耐光性。
相對于此,有人從節(jié)省資源、節(jié)省工序、降低成本等觀點考慮,曾嘗試過去掉中間涂膜,直接在下層涂膜上涂敷上層涂膜這一加工方法。例如,在歐洲EP?0823289?A1中記載有以下內(nèi)容,在陽離子性電沉積涂膜上涂敷具有底層遮蓋性的第一彩色底涂層,在實質(zhì)上沒有固化的情況下,再在其上涂敷具有透明性的第二彩色底涂層,將兩顏色底涂層加熱固化后,再涂敷透明涂料。
這是一個讓第一彩色底涂層具有中間涂膜的功能的發(fā)明內(nèi)容。因為具有底層遮蓋性,所以將所形成的涂膜的光線透過率平均值(在波長范圍400-700nm內(nèi)測量時所得到的平均值)設定在0.1%以下。
就考慮了耐光性的涂料而言,在日本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01-40245號公報中公開了含光遮蔽材料的光催化劑性親水性涂料組合物。這是一個利用光遮蔽材料使波長290-390nm的光線不到達基材與涂膜的交界部的發(fā)明。該公報中還記載有:設波長325nm的光線的透過率小于10%,設波長390nm的光線的透過率在50%以下。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疊層涂膜構造,在下層涂膜上涂敷上層涂膜,能夠利用上層涂膜提高耐光性,卻不喪失顯色性。尤其是,在不設中間涂膜,或者也不另設涂膜代替中間涂膜的情況下,利用上層涂膜提高耐光性。
上述目的,能夠利用本發(fā)明的各項獨立權利要求所涉及的疊層涂膜構造實現(xiàn),從屬權利要求與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相關。
如上所述,迄今一直認為:下層涂膜的受光劣化是由紫外線造成的,即使照射與可見光線大致相等的紫外線,劣化的深度也不大,所以一直認為可見光線的影響很微小。但是,根據(jù)本申請發(fā)明人所做的實驗和研究可知,盡管上層涂膜的光線透過率因涂色的不同而不同,但如圖1所示,基本上是可見光線的透過率大于紫外域光線的透過率。因此,在不設中間涂膜的情況下,可見光線會通過上層涂膜大量地照射到下層涂膜上,該可見光線對下層涂膜劣化的影響已到了不可忽視的程度。
本申請發(fā)明人還得到了以下見解:只要將上層涂膜讓低波長域光線透過的透過率抑制得較低,即使不設中間涂膜或者不設代替中間涂膜的涂層,就能夠邊確保涂膜的顯色性或者美觀性,邊大幅度地抑制下層涂膜因光劣化。
在本發(fā)明中,就上層涂膜直接涂敷在下層涂膜的表面上的疊層涂敷構造中的上層涂膜而言,設該上層涂膜讓波長域300nm以上390nm以下的光線透過的透過率平均值小于0.5%且讓波長域390nm以上450nm以下的光透過的透過率平均值在6.5%以下。或者,設:該上層涂膜讓波長域300nm以上390nm以下的光線透過的透過率平均值在0.5%以上且讓波長域390nm以上450nm以下的光線透過的透過率平均值在4.5%以下。
這里,“光線透過率平均值”是,將測得的300nm、301nm、302nm...等以1nm為刻度單位的各個波長下的光線透過率加以平均后所得到的值。
對于到哪一個波長為止的光線被稱為紫外線,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是在本申請中,為方便起見,將300nm以上390nm以下定義為紫外域(特別是,近紫外域),將390nm以上450nm以下定義為可見域(特別是,低波長側(cè)可見域)來說明本發(fā)明。此外,在該定義下,波長390nm包含在近紫外域和低波長側(cè)可見域兩波長域中,但這僅僅是為確定光線透過率平均值加以定義的,對于發(fā)明的確定沒有問題。
如上所述,對上層涂膜而言,近紫外域的光線透過率平均值小于0.5%且低波長側(cè)可見域的光線的透過率平均值在6.5%以下,或者近紫外域的光線透過率平均值在0.5%以上且低波長側(cè)可見域的光線透過率平均值在4.5%以下,說得極端一點的話,這意味著:與近紫外域的光線透過率平均值低時相比,近紫外域的光線透過率平均值高時,會將低波長側(cè)可見域的光線透過率平均值抑制得較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未經(jīng)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67460.5/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