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擴肛器座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67183.8 | 申請日: | 2010-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293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崔龍;陳望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天臣國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29/00 | 分類號: | A61M29/00;A61B1/3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陸明耀;陳忠輝 |
| 地址: | 215021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擴肛器座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肛腸科的輔助器械,尤其涉及一種新型的擴肛器座,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擴肛器座是肛腸科的一種常用輔助器械,其在肛腸科檢驗、手術治療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較為普遍采用的擴肛器座,是一個帶有邊緣的直筒狀結構,其邊緣被醫生控制或者是直接與肛門邊緣的皮膚縫合固定。擴肛器座的作用是撐開肛門,為后續的檢查或者治療做準備。
如圖3所示,現有的擴肛器座包括一中空的本體1,所述本體1的一端為用于深入患者肛門的內端11,在本體1的外端整個圓周上具有一向外凸出的喇叭口4。結合圖4所示,手術時該喇叭口4與患者的骨盆結構相抵靠,縫扎線穿過過縫扎口5和患者的皮下組織3,將擴肛器座縫扎在患者的肛表皮周圍。但是由于男女病人的骨盆構造存在明顯差異,目前現有的擴肛器座不能完全適用于所有的病人的手術,男性及部分比較瘦小的女性患者的骨盆相對狹窄,現有的擴肛器座不能很好地貼緊患者的骨盆結構,進而影響了擴肛器座的準確定位,在手術中還會給此類病人帶來額外的痛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適用于骨盆窄小的患者的擴肛器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新型擴肛器座,包括一中空的本體,所述本體的一端為用于深入患者肛門的內端,所述本體的另一端為與所述本體內端相對的、用于操作者手持的外端,所述外端沿垂直于所述本體軸心線方向向外伸出至少一個凸片,所述凸片由定位部和柄部組成,形狀成“T”型,所述定位部與所述本體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本體垂直于軸心線方向向外伸出有兩個形狀相同的凸片。
進一步地,所述兩個凸片相對于所述本體的軸線方向對稱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兩個凸片與所述本體一體化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部的直徑小于所述柄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對擴肛器座上的縫扎定位作了改進,使得擴肛器座能更加貼合皮膚表面,對擴肛器座的定位也有了很大的幫助,從而減輕手術時給患者帶來的痛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擴肛器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擴肛器座的使用參考圖。
圖3:現有技術的擴肛器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4:現有技術的擴肛器座的使用參考圖。
其中:
1本體????????11內端??????12外端
2凸片????????21定位部????22柄部
3皮下組織????4喇叭口?????5縫扎口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擴肛器座,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擴肛器座,包括一中空的本體1,所述本體1的一端為用于深入患者肛門的內端11,所述本體1的另一端為與所述本體內端11相對的、用于操作者手持的外端12,其中所述外端12上設置有垂直于所述本體1軸心線方向向外伸出的兩個凸片2,所述凸片2形狀成“T”型。所述兩個凸片2形狀相同,且相對于所述本體1的軸線方向對稱設置。所述2個凸片2與所述本體1一體化設置。所述兩個凸片2均由定位部21和柄部22組成,所述定位部21與所述本體1連接。所述定位部21的直徑小于所述柄部22。
下面對照附圖介紹一下本器械的使用方法,如圖2所示,手術時操作者手持擴肛器座柄部22,在擴肛器座導管的配合下,將擴肛器座本體1的內端11插入患者肛門;到位后,縫扎線穿過皮下組織3繞于定位部21,將該擴肛器座縫扎在肛周表皮上,之后通過業界內公知的手段進行痔切割手術。由于僅僅只有兩個凸片2與骨盆結構接觸,因此使得擴肛器座能更加貼合皮膚表面。
本實用新型尚有多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例如可僅僅設置一個本實用新型中的凸片,同樣能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凡采用等同替換或者等效變換而形成的所有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天臣國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天臣國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6718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