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與轎車頂蓋、后橫梁連接的后側圍蒙皮構件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66307.0 | 申請日: | 2010-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234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胡啟新;劉麗;殷麗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3/02 | 分類號: | B60R13/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祿 |
| 地址: | 400020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轎車 頂蓋 橫梁 連接 后側圍 蒙皮 構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車身構件,具體涉及一種與轎車頂蓋、后橫梁連接的后側圍蒙皮構件。
背景技術
汽車的后側圍蒙皮構件主要是加強后側圍的上部,以防止汽車追尾發生碰撞而造成對艙后排的乘員產生不利影響,同時連接頂蓋、后橫梁,加強白車身的剛度和強度。
目前,市場上許多車型的后側圍蒙皮構件大都由側圍外蒙皮、后側圍內蒙皮和后側圍頂上內蒙皮焊接而成,其結構如圖1所示,側圍外蒙皮、后側圍內蒙皮與后側圍頂上內蒙皮三層焊接,后側圍內蒙皮起加強作用;側圍外蒙皮再與頂蓋焊接,后側圍頂上內蒙皮再局部延伸連接后橫梁。這種后側圍蒙皮構件雖然可以起到良好的加強、支撐作用,也可以很好地與頂蓋、后橫梁連接,但是浪費材料,成本較高,也不利于盛放和轉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與轎車頂蓋、后橫梁連接的后側圍蒙皮構件,它結構簡潔合理、焊接方便,裝配簡單、強度較好并節約材料、成本較低,便于于盛放和轉運。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與轎車頂蓋、后橫梁連接的后側圍蒙皮構件,包括斷面呈“G”形的側圍外蒙皮、斷面呈“J”形的后側圍頂上內蒙皮,其特征在于:側圍外蒙皮的上邊和下邊分別與后側圍頂上內蒙皮的上邊和下邊焊接形成第一封閉型腔,側圍外蒙皮的上邊并與頂蓋的邊緣搭接;這種封閉型腔有良好的支撐加強作用,保證白車身所需要的剛度強度;
還包括一斷面呈“S”形的頂蓋后橫梁連接板,該后橫梁連接板的下邊與后側圍頂上內蒙皮焊接、上邊與頂蓋后橫梁的邊緣連接,并與頂蓋形成第二封閉型腔。
所述的一種與轎車頂蓋、后橫梁連接的后側圍蒙皮構件,其所述的第二封閉型腔的橫向尺寸H1為25mm±2mm,縱向尺寸H2為30mm±2mm。這樣設計可以彌補取消后側圍內蒙所帶來的強度降低。
本發明與普通的后側圍蒙皮構件相比,取消了后側圍內蒙皮,新增了頂蓋后橫梁連接板;既利于焊接搭接構成封閉型腔,也利于節約材料降低成本,還便于盛放和轉運,充分考慮了工藝性、輕量化和低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轎車后側圍蒙皮構件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局部示意圖(不包括側圍外蒙皮和頂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進行詳細說明。
參見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與轎車頂蓋、后橫梁連接的后側圍蒙皮構件,包括斷面呈“G”形的側圍外蒙皮1、斷面呈“J”形的后側圍頂上內蒙皮6;側圍外蒙皮的上邊和下邊分別與后側圍頂上內蒙皮的上邊和下邊焊接形成第一封閉型腔,這種封閉型腔有良好的支撐加強作用,保證白車身所需要的剛度強度;側圍外蒙皮1的上邊并與頂蓋4的邊緣搭接;還包括一斷面呈“S”形的頂蓋后橫梁連接板7,該后橫梁連接板的下邊與后側圍頂上內蒙皮6焊接、上邊與頂蓋后橫梁5的邊緣連接,并與頂蓋4形成第二封閉型腔。其作用是取代原后側圍內蒙皮來增加白車身的強度剛度,同時取代原后側圍頂上內蒙皮局部延伸處來連接頂蓋后橫梁。
所述的第二封閉型腔的橫向尺寸H1為25mm±2mm,縱向尺寸H2為30mm±2mm。這樣設計可以彌補取消后側圍內蒙所帶來的強度降低。
圖1是現有一種轎車后側圍蒙皮構件的斷面示意圖。原側圍外蒙皮1-1、原后側圍內蒙皮1-2與原后側圍頂上內蒙皮1-3三層焊接,原后側圍內蒙皮起加強作用;原側圍外蒙皮再與頂蓋1-4焊接,原后側圍頂上內蒙皮再局部延伸連接原頂蓋后橫梁1-5。這種轎車的后側圍蒙皮構件雖然可以起到良好的加強、支撐作用,但是浪費材料,成本較高,也不利于盛放和轉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6630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