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硬件健康狀態監控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64132.X | 申請日: | 2010-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334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喬英良;班華堂;黃家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30 | 分類號: | G06F11/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014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硬件 健康 狀態 監控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或一種計算機/工控設備硬件健康狀態監控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移植、可擴展的用于硬件健康狀態監控方法。
硬件健康狀態監控方法。
背景技術
在科學計算、商用服務、工業控制等領域,各種服務器、存儲、工控設備均起著神經樞紐的作用,一旦出現故障,輕則導致服務中斷、設備故障,重則危及到國家和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用戶在追求系統高性能、高容量、高密度等指標的同時,更看重的是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但伴隨著技術的發展、系統的復雜度也呈幾何級數增長,系統管理人員不可能靠人工去監控每臺服務器/工控設備的狀態,因此能夠方便的對硬件健康狀態進行監控是衡量系統易用性的一個重要標志。
針對這種情況,業界陸續出現了一些對硬件健康狀態進行監控的方法,但歸根到底,都是通過對各種傳感器芯片進行控制,完成數據采集、設備調控的功能。這些解決方法共分為軟件實現和硬件實現兩大類。通過軟件方式進行實現的主要有:Windows下的everest、cpu-z,Linux下的lm-sensors等,這類方案的共同點是依賴于特定操作系統驅動程序框架進行實現,依賴于操作系統的實現,可擴展性和可移植性較差。通過硬件方式進行實現的主要有各種專用單片機/嵌入式系統及IPMI,其中專用單片機/嵌入式系統往往與被監控目標平臺耦合過緊,難于擴展;而IPMI作為開放性管理標準,規范性、可擴展性均較強,且獨立于操作系統,與其他解決方案相比具有很大優勢,但該解決方案也存在缺點,即需要在目標平臺上集成BMC,這個限制使其無法對已設計好的、不遵循IPMI標準的硬件平臺進行監控,且會大大增加硬件成本。
因此業界迫切的需要一種可移植、可擴展的軟件解決方案,本發明正是針對此而發明設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硬件健康狀態監控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實現的,包括:運行環境編程接口層Runtime?APILayer,RAL、硬件抽象層Hardware?Abstraction?Layer,HAL、調度集成層ScheduleIntegration?Layer,SIL;其中:
運行環境編程接口層,負責實現對具體運行環境相關API的抽象,提供抽象運行環境編程接口;實現基本數據類型,包括:布爾型、8/16/32位帶符號/無符號整型、容器類型:包括鏈表、隊列、集合、映射的定義,及算法庫、抽象入口點;寄存器訪問,包括:內存映射空間/IO映射空間訪問、內存分配、字符串操作、文件操作、輸入輸出流、網絡套接字的接口,在運行時刻只與某個特定具體運行環境相關聯,通過編譯時靜態配置機制實現;
硬件抽象層,包括:平臺抽象組件、總線/接口抽象組件、傳感器抽象組件,負責實現對不同硬件訪問監控機制的抽象;其中:
平臺抽象組件,包括:對具體硬件系統平臺包括Intel?D5400XS、IntelS5000VSA、Supermicro?X7DB8、Tyan?S2932WG2NR、Atmel?AT91CAP9、SamsungSMDK6400特性的實現,還包括該平臺支持的監控總線/接口、特定總線/接口的訪問方式,內存映射空間/IO映射空間、訪問特定總線/接口的寄存器操作基地址及抽象平臺特性訪問接口,抽象平臺特性訪問接口在運行時刻只與某個特定具體平臺特性相關聯,通過編譯時靜態配置機制實現;
總線/接口抽象組件包括:對具體總線/接口,包括:I2C/SMBUS、LPC、SuperI/O、CAN的訪問方式的實現;及抽象總線/接口訪問方式接口,抽象總線/接口訪問方式接口在運行時刻對應多個具體總線/接口,通過運行時的動態檢測機制實現;
傳感器抽象組件,通過傳感器訪問機制,對具體傳感器芯片,包括:ADM1026、IT8705F、LM85、LM92、PC87427、MAX6640、W83793G的訪問方式實現及抽象傳感器訪問接口;其中,抽象傳感器訪問接口在運行時刻對應多個具體傳感器芯片,通過運行時的動態檢測機制實現;
硬件訪問監控機制通過編譯時靜態配置機制和運行時動態檢測機制相結合進行實現。
編譯時靜態配置機制實質上是通過編譯時的配置進行預處理條件編譯實現的,其步驟為:
1)配置編譯針對的目標運行環境;
2)配置編譯針對的目標硬件平臺;
3)預處理、交叉編譯、匯編、鏈接;
4)最終生成可執行目標程序。
運行時動態檢測機制,其步驟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6413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子設備傳輸速度的調整方法
- 下一篇:一種新穎的鍵盤輸入拼音短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