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字成像裝置與相關的物件檢測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63304.1 | 申請日: | 2010-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383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09 |
| 發明(設計)人: | 吳能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5/232 | 分類號: | H04N5/232;G01N21/00;G03B15/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昊天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許志勇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字 成像 裝置 相關 物件 檢測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數字成像技術,尤指一種內建光源模組的發光模式與影像擷取頻率(image?acquisition?frequency)相對應的數字成像裝置與相關的物件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數字成像技術的應用領域相當廣泛,諸如數字相機、數字攝影機、數字顯微量測(microscopic?measurement)、影像物件自動辨識等許多應用,都需仰賴數字成像技術才能實現。
數字成像技術的效能對于影像品質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影像細節部份的影像品質影響最為明顯。影像成像時若環境光線不足,會造成影像過暗、對比度過低等問題。數字成像裝置與標的物件之間若有相對移動,也容易導致影像有動態模糊(motion?blur)的問題發生。這些狀況都會對影像細節部份的影像品質造成負面影響。
然而,對于數字顯微攝影、顯微量測、影像辨識、自動檢測系統等許多應用而言,影像細節部分的清晰度是非常重要的。影像細節部分的清晰度不足或是過于模糊,很容易導致后續處理或判斷上的錯誤,會降低整體系統的效能和可靠度。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如何減輕或解決習知數字成像技術領域中關于影像成像品質的缺失,實系業界有待解決的問題。
本說明書提供了一種數字成像裝置的實施例,其包含有:一光源模組;一影像同步訊號產生電路,用來產生一影像同步訊號;以及一光源控制器,耦接于該光源模組與該影像同步訊號產生電路,用來產生與該影像同步訊號同步且頻率相對應的光源控制訊號,以控制該光源模組的光線輸出。
另一種數字成像裝置的實施例包含有:一光源模組;以及一光源控制器,用來接收一影像控制訊號,并將該光源模組的發光模式設定成與該影像控制訊號相對應。
本說明書還提供了一種物件檢測系統的實施例,其包含有:一承載裝置,用來承載一標的物件;一影像感測電路,用來感測該標的物件的影像,以及產生一影像同步訊號;一主機,耦接于該影像感測電路,用來對該影像感測電路感測到的影像的局部或全部進行影像處理;一光源模組;一光源控制器,耦接于該影像感測電路及該光源模組,用來依據該影像同步訊號產生工作周期小于100%的光源控制訊號,以控制該光源模組的光線輸出;以及一控制電路,用來自該主機接收該影像感測電路、該光源模組、及該光源控制器工作所需的電力。
前述實施例的優點之一是,可以確保數字成像裝置擷取影像時有充足的光線,以減輕或避免數字成像裝置成像過暗或對比過低的問題。
前述實施例的另一優點是,可大幅減輕數字成像裝置與標的物件間的相對運動可能會對成像畫質造成的不良影響,對于靜態影像或是即時影像的數字成像畫質都能顯著提升。
前述實施例的另一優點是,當數字成像裝置是以手持方式使用時,可有效減輕或消除使用者的手部晃動對于數字成像裝置的成像畫質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物件檢測系統的一實施例簡化后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數字成像裝置的一實施例簡化后的功能方塊圖。
圖3至圖5為圖2中的光源控制器所產生的光源控制訊號的不同實施例的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物件檢測系統
102標的物件
110數字成像裝置
120主機
122處理器
124儲存模組
130顯示器
140承載裝置
210控制電路
220影像感測電路
230光源控制器
240光源模組
具體實施方式
在說明書及后續的權利要求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匯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所屬領域中技術人員應可理解,同樣的元件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本說明書及后續的權利要求并不以名稱的差異來做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做為區分的基準。在通篇說明書及后續的權項當中所提及的「包含」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另外,「耦接」一詞在說明書及后續的權項當中,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于一第二裝置,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包含通過電性連接或無線傳輸、光學傳輸等訊號連接方式)連接于該第二裝置,或通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性或訊號連接至該第二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6330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