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有機復混肥機械式生產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60982.2 | 申請日: | 2010-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381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陸昕;黃燕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市華通電力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F17/02 | 分類號: | C05F17/02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4101 江蘇省無***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 復混肥 機械式 生產 系統 | ||
1.有機復混肥機械式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
基料預制子系統:基料預制子系統設置在生產線的前端,該子系統包括有粉碎機(1)、混合機(2)和第一提升機(3),粉碎機(1)用于粉碎原料,混合機(2)用于將粉碎后的原料攪拌混合均勻,第一提升機(3)安裝在混合機(2)旁側,混合機(2)的出料口與第一提升機(3)的進料口相連通;
初級發酵子系統:初級發酵子系統包括發酵機(4)、第一風機(5)、排氣水池(6)和攪拌機(7),發酵機(4)頭端的進料口位于第一提升機(3)出料口的正下方,發酵機(4)內設有用于輸送物料的輸送器(4a);第一風機(5)安裝在發酵機(4)的旁側,用于向發酵機(4)內通風;發酵機(4)內部通過一管路與排氣水池(6)相連通;攪拌機(7)頭端的進料口位于發酵機(4)尾端出料口的正下方,攪拌機(7)內設置有用于攪拌和輸送物料的輸送攪拌器(7a);
物料轉運子系統:物料轉運子系統包括第一輸送機(8)和第二提升機(9),第一輸送機(8)的進料口位于攪拌機(7)尾端的出料口正下方,第一輸送機(8)的出料口與第二提升機(9)的進料口相連通,物料經由第一輸送機(8)輸送至第二提升機(9)內;
二級發酵子系統:二級發酵子系統包括旋轉篩(10)、布料車(11)、二級發酵槽(12)、堆垛機(13)和第二風機(14),旋轉篩(10)設置在第二提升機(9)的出料口正下方,旋轉篩(10)的下方為布料車(11),所述布料車(11)上安裝有腳輪(19),所述二級發酵槽(12)的兩側邊上安裝有沿其長度方向布置的導軌(20),布料車(11)通過腳輪(19)支撐在導軌(20)上并能自由行走;所述堆垛機(13)用于推送二級發酵槽(12)內的物料,堆垛機(13)也通過其上設有的腳輪支撐在二級發酵槽(12)兩側邊的導軌(20)上并能自由行走;第二風機(14)安裝在二級發酵槽(12)的旁側,用于向二級發酵槽(12)內通風;
成品包裝子系統:成品包裝子系統設置在生產線的尾端,該子系統包括第二輸送機(15)、第三提升機(16)、成品料斗(17)和計量裝袋機(18),第二輸送機(15)的進料口位于二級發酵槽(12)尾端出料口的正下方,第二輸送機(15)的出料口與第三提升機(16)的進料口相連通;第三提升機(16)的出料口下方正對著成品料斗(17),成品料斗(17)下方設置計量裝袋機(18)。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復混肥機械式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酵機(4)內的輸送器(4a)采用螺旋桿,螺旋桿沿發酵機(4)的長度方向布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復混肥機械式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機(7)內的輸送攪拌器(7a)采用螺旋桿組,所述螺旋桿組包括至少兩根沿攪拌機(7)長度方向布置的螺旋桿,多根螺旋桿相互平行。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復混肥機械式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機(3)、第二提升機(9)和第三提升機(16)均采用斗式提升機。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復混肥機械式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輸送機(8)和第二輸送機(15)均采用螺旋輸送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市華通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未經無錫市華通電力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60982.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