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果蔗腋芽脫毒組培快繁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60577.0 | 申請日: | 2010-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035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8 |
| 發明(設計)人: | 陳仲華;劉睿;陳月桂;楊湛端;沈萬寬;譚嘉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H4/00 | 分類號: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紅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唐弟 |
| 地址: | 510316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腋芽 脫毒 組培快繁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甘蔗脫毒組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甘蔗(含果蔗)宿根矮化病在中國主產蔗區及世界各地蔗區廣泛發生已有多年,導 致品種種性退化,嚴重影響甘蔗品質和產量。
獲得甘蔗無病毒(菌)植株的方法有多種,例如熱處理脫毒(菌)、莖尖培養脫毒(菌) 和愈傷組織培養脫毒以及組合方法。其中普遍采用的較好方法為莖尖培養脫毒(菌)法, 具體步驟是:通過蔗株頂端分生組織切取莖尖(0.2mm以下分生組織)、誘導產生幼芽、 長成小植株獲得脫毒苗。莖尖分生組織脫毒法存在的問題是:要切取很微小(0.2mm以 下)的莖尖分生組織,需在顯微鏡下操作,具有一定難度;而且,切取莖尖組織越小, 褐化率越高、成活率就越低,而切取莖尖組織偏大,又不能完全脫除病毒(菌),同時容 易造成污染;因此,生產上迫切需要一種更好的方法來滿足甘蔗或果蔗脫毒(菌)組培 快繁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出一種果蔗脫毒組培快繁方法,以切取較大的果蔗植株腋芽為外植 體,先誘導腋芽萌動,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其能夠在短期內而且較為容易獲得大量的 無病毒(菌)果蔗組培苗,克服莖尖分生組織脫毒(菌)法存在的操作難度大、成活率 低、生產成本偏高等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果蔗脫毒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植體的選取與滅菌:取果蔗的腋芽,經滅菌處理后,作為所用外植體;
2)腋芽誘導培養:將步驟1)處理后的腋芽在無菌條件下,摘取腋芽組織,接種在 腋芽誘導培養基上,誘導芽生成;
3)分化培養:將步驟2)形成的誘導芽移至分化培養基分化出叢芽;
4)增殖培養:將步驟3)分化形成的叢芽切成每2~3株為一組接在增殖培養基中, 再分化出叢芽;
5)生根培養:將步驟4)增殖形成的叢芽切成單株接種在生根培養基中進行生根培 養,生根組培苗生成;
6)移栽:當步驟5)的生根組培苗生長至3~5cm時,將生根組培苗移栽于移栽基質 培養至成苗;
7)病毒(菌)檢測:利用PCR技術對步驟5)的成苗進行RSD菌檢測。
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的分化培養基配方為:
MS+TDZ(0.001~0.01)mg/L+IBA(0.02~0.05)mg/L+蔗糖(30~40)g/L+精 氨酸(100~150)mg/L+肌醇(100~150)mg/L。
本發明具有如下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
1)本發明以果蔗腋芽為外植體,培養時,取材的體積較大(2~3mm),接種操作容易, 成活率高達90%以上。
2)本發明采用的分化培養基配方,在分化培養過程中能快速使誘導芽分化出叢芽,采用 本發明繁殖果蔗脫毒苗速度快,月繁殖系數達5~10倍,適合于大規模工廠化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檢測結果(瓊脂糖凝膠電泳圖)。
檢測對照材料:以甘蔗宿根矮化病菌分離培養菌株、帶病菌植株為材料。(目的片段 約256bp)
圖片說明:1、15為DL2000,2為RSD菌株,3為清水對照,4為帶RSD菌果蔗植 株,5-14為隨機抽取的十株果蔗腋芽組培苗。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以下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果蔗脫毒組培快繁的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
1)外植體的選取與滅菌:于7~11月,取果蔗的腋芽,經75%酒精浸泡0.5~1.0min, 再用0.1%汞溶液處理3~4min后,無菌水沖洗3~5次。
2)腋芽誘導培養:將步驟1)處理后的腋芽在無菌條件下,摘取2~3mm的腋芽,小心 去除葉鞘,接種在液態腋芽誘導培養基(MS+6-BA?0.5mg/L+IBA?0.02mg/L+ 活性炭1g/L+蔗糖30g/L+精氨酸100mg/L+肌醇100mg/L+瓊脂5g/L)的上,誘導 芽生成。
3)分化培養:將步驟2)誘導形成的誘導芽移至分化培養基(MS+TDZ?0.003mg/L+ IBA?0.02mg/L+蔗糖30g/L+精氨酸100mg/L+肌醇100mg/L+瓊脂5g/L)上誘導出 叢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未經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6057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