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解鋁熔煉爐與保溫爐煙氣凈化方法及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60430.1 | 申請日: | 2010-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042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8 |
| 發明(設計)人: | 蘇桂樹 | 申請(專利權)人: | 威海市正大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46/02 | 分類號: | B01D46/02;C25C3/22 |
| 代理公司: | 威??菩菍@聞账?37202 | 代理人: | 于濤 |
| 地址: | 264400 山東省威海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解鋁 熔煉爐 保溫 煙氣 凈化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粉塵煙氣排放的凈化,特別是一種電解鋁熔煉爐與保溫爐煙氣凈化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電解鋁熔煉爐與保溫爐在熔煉過程中產生大量含有粉塵的高溫煙氣,直接排放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需對高溫煙氣進行粉塵凈化處理,避免污染環境。電解鋁熔煉爐與保溫爐產生的煙氣溫度達到8500C,目前國內外高溫除塵布袋所承受的溫度為≤3000C,現通常采用風冷或混入大量冷空氣進行降溫處理后,進入布袋除塵器。由于風冷降溫需要大功率風機,混入大量冷空氣降溫需要風機設備加大,且上述辦法均增加設備造價,使用成本高,并且浪費能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工藝流程簡單,使用成本低,利用水來降低煙氣溫度,凈化除塵效率高的電解鋁熔煉爐與保溫爐煙氣凈化方法及裝置,其運行平穩可靠,綜合性能好,對煙塵的一次性凈化排放指標高于國家排放標準。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方案是:電解鋁熔煉爐與保溫爐煙氣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引風機的吸力使電解鋁熔煉爐與保溫爐內產生的煙氣進入冷卻塔內進行冷卻降溫的過程,然后再進入布袋除塵器進行過濾的過程,過濾后的煙氣經過煙囪排空。
所述的冷卻降溫的過程,是煙氣從冷卻塔的頂部進入,冷卻塔進、出口設有溫度傳感器測量溫度,通過PLC、比例閥控制供氣量、供水量,然后通過噴淋閥上高壓噴嘴噴出,同時壓縮空氣進入高壓噴嘴內,在冷卻塔底部出口水珠全部汽化、蒸發,冷卻降溫后煙氣干燥,以保證水不進入布袋。
電解鋁熔煉爐與保溫爐煙氣凈化裝置,包括連接熔煉爐與保溫爐的煙氣管道、煙道閥門、冷卻塔、布袋除塵器、引風機、自動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熔煉爐與保溫爐出口通過煙氣管道與冷卻塔頂部相連,在煙氣管道上設有溫度傳感器,冷卻塔上部設有噴淋閥架,其上設有壓縮空氣管,噴淋閥架由PLC控制,冷卻塔底部通過管道與布袋除塵器相連,布袋除塵器上設有自動控制閥、差壓清灰系統,布袋除塵器出口通過煙氣管道與引風機進口相連,引風機出口與煙囪相連。
所述的噴淋閥上的水管設有自動控制閥與水泵相連接,噴淋閥架設有多個高壓噴嘴,壓縮空氣管與高壓噴嘴相連接。
所述冷卻塔的出口煙道上設有冷風閥,由PLC控制啟動。
本發明工藝流程簡單、對煙氣一次凈化徹底,不產生二次污染,技術先進,自動化控制程度高,有效降低生產運行成本,經濟合理,除塵效率高達99%以上,排放煙氣中的粉塵含量為10mg/Nm3,優于國家標準。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裝置和工藝流程示意圖。
???圖2是冷卻塔示意圖。
???圖3是閥架示意圖。
???圖1中標記:1、煙氣管道,2、冷卻塔,3、冷風閥,4、布袋除塵器,5、煙道閥門,6、旁通煙道閥門,7、旁通煙道,8、引風機,9、煙囪。
圖2中標記:2.1、溫度傳感器,2.2、水泵,2.3、壓縮空氣管,2.4、噴淋水管,2.5、高壓噴嘴,2.6、脈沖電磁閥,2.7、截止閥。
圖3中標記:3.1、壓縮空氣比例閥,3.2、水比例閥,3.3、水泵,3.4、閘閥。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電解鋁熔煉爐與保溫爐煙氣凈化方法,在正常情況下由于引風機8吸力的作用,使熔煉爐與保溫爐出來的煙氣通過煙道閥門5和煙氣管道1進入冷卻塔2進行冷卻,煙氣從冷卻塔的頂部進入塔內,冷卻塔進、出口的溫度傳感器測量溫度,通過PLC控制噴淋閥上高壓噴嘴出水的流量,壓縮空氣進入高壓噴嘴內,在冷卻塔底部出口水珠全部汽化、蒸發,冷卻降溫后煙氣干燥,降溫后的煙氣進入布袋除塵器4進行分離凈化,凈化后的煙氣通過引風機8由煙囪9排空。如果出現系統維修或其他特殊情況時,打開旁通煙道閥門6,使用旁通煙道7和地下煙道。整套系統處在負壓狀態下進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威海市正大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威海市正大環保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6043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