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天線數據發送模式的選擇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58006.3 | 申請日: | 2010-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379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09 |
| 發明(設計)人: | 肖華華;賈曉山;魯照華;朱登魁;張萬帥;劉錕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7/06 | 分類號: | H04B7/06;H04L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剛;吳孟秋 |
| 地址: | 518057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天線 數據 發送 模式 選擇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天線數據發送模式的選擇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是在發送端和接收端分別安置多根天線的通信系統。它包括空間分集和空間復用。空間分集一般用來提高鏈路的穩定性,而空間復用一般用來提高系統的吞吐量。
波束賦形(Beamforming,BF)是基于自適應天線原理,利用天線陣列通過先進的信號處理算法分別對各物理天線加權處理的一種技術。如圖1所示。數據流乘以對應物理天線上的權值后發送出去,所有的物理天線相當于一根虛擬的天線。空間復用和波束賦形結合使用時,叫空間復用波束賦形(Spatial?MultiplexingBeamforming,SM+BF),它增加了數據流的發送個數,以提高吞吐量。它的一種發送端如圖2所示,天線被分成M個子陣列,每個子陣列經過波束賦形處理,形成一根虛擬天線,多根虛擬天線間構成空間復用形式。
循環延遲分集(Cyclic?Delay?Diversity,CDD)是正交頻分復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里常用的一種多天線發送分集方案,它在各個物理天線上發送相同的頻域數據并對時域的OFDM符號進行不同的循環延遲,以此來獲得頻域分集增益。其發送端示意圖如圖3所示,信源經過信道編碼、調制后,經過逆傅立葉變換(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IFFT)成時域數據,并用對應物理天線的循環延遲δi進行相應的循環延遲后,加循環前綴(Cyclic?Prefix,CP)發送出去。這里,i=1,…,Tx,Tx為發送端物理天線數目,δ1一般為0。整個天線組相當于一根虛擬天線。CDD和空間分集結合,形成分集增益更大的一種技術,叫空間分集循環延遲分集(Spatial?Diversity?Cyclic?Delay?Diversity,SD+CDD)。其中的一種發送端如圖4所示,天線被分成M個子陣列,每個陣列做CDD,形成一根虛擬天線,而虛擬天線間構成空間分集。空間分集循環延遲分集在不同虛擬天線上發送的數據流在時域或者頻域上可以有冗余。
一般來說,空間分集循環延遲分集的分集增益比較大,信噪比一般比較高,可用高階調制編碼方式來提高吞吐量;其覆蓋比較大。空間復用波束賦形在不同的虛擬天線上可以發送不同的符號,吞吐量一般比較大,但覆蓋比較小,且會受權值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的影響。無線信道一般是隨時間不斷變化的,有時使用空間分集循環延遲分集更好,有時使用空間分集循環延遲分集更好。為了提高鏈路穩定性和系統的吞吐量,需要選擇不同的數據發送模式以適應變化的信道條件。
發明內容
針對相關技術中由于缺乏在空間分集循環延遲分集和空間復用波束賦形中選擇數據發送模式的方案,無法根據信道條件靈活選擇數據發送模式來增加鏈路穩定性和提升吞吐量的問題而提出本發明,為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天線數據發送模式的選擇方法及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天線數據發送模式的選擇方法,包括:發送端根據信道狀態信息從空間分集循環延遲分集SD+CDD模式和空間復用波束賦形SM+BF模式中確定適合于接收端的數據發送模式;以及發送端使用確定的數據發送模式發送天線數據。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天線數據發送模式的選擇裝置,包括:確定模塊,用于根據信道狀態信息從空間分集循環延遲分集SD+CDD模式或空間復用波束賦形SM+BF模式中確定適合于接收端的數據發送模式;發送模塊,用于使用確定的數據發送模式發送數據。
通過本發明,發送端根據信道狀態信息確定空間分集循環延遲分集SD+CDD模式或空間復用波束賦形SM+BF模式是適合于接收端的數據發送模式,從而使用適合的數據發送模式發送天線數據。解決了相關技術中無法根據系統信道條件,靈活地從SD+CDD模式或SM+BF模式中選擇合適的數據發送模式來發送數據。利用上述技術方案,增加了鏈路的穩定性和提高了系統的吞吐量。
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明而了解。本發明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通過在所寫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5800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反吊頂天花板燈具安裝工具
- 下一篇:一種萬能轉換開關的外殼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