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56556.1 | 申請日: | 2010-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267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楊昉;楊劼;鐘熠;謝沁怡;譚曉婧;謝凱;簡俊夫;譚和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譚曉婧 |
| 主分類號: | H02K49/06 | 分類號: | H02K49/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0840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適應 電磁離合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電磁離合器,具體涉及一種自適應電磁離合器。
背景技術
目前使用的電磁離合器主要有:干式單片電磁離合器,干式多片電磁離合器,濕式多片電磁離合器,磁粉離合器,轉差式電磁離合器等。它們的工作狀態是這樣的:當電磁離合器處于接合狀態時,電磁離合器的主動件與從動件之間處于接合狀態,主動件帶著從動件轉動,從而使轉矩得以傳遞,而當電磁離合器處于分離狀態時,主動件與從動件之間處于分離狀態,主動件轉動時,從動件靜止;由于這類電磁離合器的接合與分離這兩種狀態都要依靠外部控制電源來對電磁離合器的線圈進行通斷電來實現,所以,這類電磁離合器不能自動適應負載的工作狀況進行接合與分離。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普通電磁離合器不能自動適應負載的工作狀況進行接合與分離的不足,提出了一種自適應電磁離合器,自適應電磁離合器能根據原動機和從動機(即:負載)的工作狀況來實現離合器的自動接合與分離,為原動機和從動機間的轉矩傳遞提供了一種比較安全的解決辦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自適應電磁離合器是由發電機和電磁離合器構成,其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的主動件由發電機的轉子繞組與電磁離合器的線圈或線圈組件構成并在同一軸上,發電機的轉子繞組的電能輸出端直接或通過整流控制電路與電磁離合器的線圈連接,使發電機輸出的電能可以直接輸入到電磁離合器的線圈中而使其產生電磁場。
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的功能是這樣實現的:將原動機和從動機分別連接到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的主動件和從動件上,當原動機轉動時,將帶動自適應電磁離合器主動件上發電機的轉子繞組和電磁離合器的線圈或線圈組件旋轉,發電機的轉子繞組在旋轉時產生的電能直接或通過整流控制電路輸入到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的線圈中使其產生電磁場,自適應電磁離合器就是利用該電磁場使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的主動件與從動件完成耦合而實現轉矩傳遞的。因發電機發出的電能與發電機轉子繞組切割磁力線的速度有關,所以,原動機的轉速越高使發電機發出的電能就越大,使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的線圈產生的電磁場強度也就越大,使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的主動件與從動件間耦合越好,使自適應電磁離合器傳遞的轉矩就越大。
當原動機運行在啟動階段還未達到額定轉速時,由于此時發電機的轉速較低,發出的電能輸送到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線圈所產生的電磁場強度不夠大,因而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的主動件還不能帶動從動件旋轉;當原動機在完成啟動其轉速接近或達到額定轉速后,此時發電機的轉速較高,發出的電能輸送到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線圈所產生的電磁場強度足夠大,從而使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的主動件能夠帶動從動件旋轉而輸出動力,使從動機能正常運轉;當自適應電磁離合器在工作過程中發生從動機過載的情況時,由于從動機過載后會使原動機運行的轉速降低,使發電機發出的電能減少,使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的線圈產生的電磁場強度減小,使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的主動件不能帶動從動件旋轉而產生空轉,從而使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的從動件停止輸出動力;而一旦這種過載情況解除后,原動機又能通過自適應電磁離合器向從動機輸出轉矩了。因此,自適應電磁離合器的主動件與從動件之間耦合力(矩)與原動機運行的轉速能夠自動相適應。與普通電磁離合器相比,本發明的自適應電磁離合器不但能實現負載的軟啟動,而且在工作時還能在沒有人工干預條件下去自動地適應負載的工作狀況來完成離合器的接合與分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一種工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結構:
參見圖1,此為本發明的一種具體結構,自適應電磁離合器1是由發電機16和電磁離合器15構成,發電機16由固定在外殼內的定子鐵芯6及繞組5和固定在軸13上的轉子鐵芯7及繞組8構成;電磁離合器15由導磁金屬制造的主動件17和從動件2構成,自適應電磁離合器1的主動件10和從動件2的軸13和11分別通過軸承12和14從外殼兩端伸出。電磁離合器15的主動件17上繞有電磁線圈4,當電磁線圈4通入電流后使電磁離合器15的主動件17產生的電磁場通過氣隙3與從動件2進行耦合而實現轉矩傳遞。自適應電磁離合器1的主動件10由發電機16的轉子繞組8與電磁離合器15的線圈4構成并在同一軸13上,整流控制電路9固定在電磁離合器15的主動件17與發電機16的轉子鐵芯7之間的軸13上,發電機16的轉子繞組8的電能輸出端通過整流控制電路9與電磁離合器15的線圈4連接,使發電機16輸出的電能可以通過整流控制電路9輸入到電磁離合器15的線圈4中而使其產生電磁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譚曉婧,未經譚曉婧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5655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