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有氣囊蓋板的車內襯里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55529.2 | 申請日: | 2010-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569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烏爾里克·里克 | 申請(專利權)人: | GM全球科技運作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3/02 | 分類號: | B60R13/02;B60R21/2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 地址: | 美國密***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有 氣囊 蓋板 襯里 | ||
1.一種用于一個或多個裝在汽車客艙(10)或與所述汽車客艙鄰接的汽車部件的,尤其用于汽車儀表盤(6)的車內襯里(1),其具有一氣囊蓋板(6),在所述氣囊蓋板的下面將一氣囊(7)裝在起支承作用的氣囊模塊(8)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車內襯里(1)具有至少兩個分開的襯里構件(2,3),所述兩個襯里構件設計用于覆蓋一個或多個裝好的汽車部件的各區域,尤其用于覆蓋副駕駛側的儀表盤(6),其中,第一襯里構件(2)至少部分地包括所述氣囊蓋板(4),第二襯里構件(3)與所述氣囊蓋板(4)一起形成一條能看見的邊界線(5),其中,在所述氣囊(7)展開的過程中,在所述車內襯里(1)中至少部分地在所述邊界線(5)區域內形成一氣囊穿通孔(20)。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內襯里(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襯里構件(2,3)由不同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第一和/或第二襯里構件(2,3)分別具有一發泡的和/或多層的結構。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內襯里(1),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氣囊蓋板(4)在所述氣囊(7)充氣的作用下,在其平面內能產生塑性變形和/或至少能沿一給定方向伸展。
4.按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車內襯里(1),其特征在于,將所述氣囊蓋板(4)設計為一圍繞鉸鏈軸(24)能擺動的活門。
5.按權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車內襯里(1),其特征在于,所述邊界線(5)作為額定斷裂線在形成所述氣囊穿通孔(20)時具有顯著減小或近似為零的阻力。
6.按權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車內襯里(1),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蓋板(4)與所述第一襯里構件(2)鉸鏈連接,尤其是擺動或轉動連接。
7.按權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車內襯里(1),其特征在于,所述鉸鏈連接設計成網狀或具有一網狀的加固件。
8.按權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車內襯里(1),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蓋板(4)在其周邊具有其它一些鄰接設計的額定斷裂位置或穿孔(15,16),所述其它一些鄰接設計的額定斷裂位置或穿孔尤其布置在所述氣囊蓋板(4)的下側。
9.按權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車內襯里(1),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蓋板(4)至少在所述邊界線(5)區域通過可打開的夾接裝置(17至19)與所述第二襯里構件(3)連接。
10.按權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車內襯里(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襯里構件(2,3)至少在所述邊界線(5)區域通過槽-鍵的連接方式相連。
11.按權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車內襯里(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襯里構件(3)設計成在所述氣囊(7)展開的過程中至少在所述邊界線(5)區域內能逆所述蓋板(4)的開口方向偏移或下沉。
12.按權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車內襯里(1),其特征在于,沿汽車橫向看,所述氣囊模塊(8)的支架(14)設計成V型或U型,所述支架的一個支腳與所述襯里構件(2)直接或間接地相連,所述支架的另一個支腳與所述襯里構件(3)直接或間接地相連,由此,所述氣囊蓋板(4)位于所述兩個支腳之間或它們與所述兩個襯里構件(2,3)的連接固定位置之間。
13.按權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車內襯里(1),其特征在于,所述車內襯里(1)支承在所述固定于橫梁上的氣囊模塊(8)上。
14.按權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車內襯里(1),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蓋板(4)設計成由兩部分組成,所述氣囊蓋板(4)的各部分分別設計在所述第一襯里構件和第二襯里構件(2,3)上,所述邊界線(5)布置在所述氣囊蓋板(4)的兩部分之間。
15.按權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的車內襯里(1),其特征在于,所述襯里構件(2,3)中的至少一個襯里構件由熱塑聚烯烴(TPO)或熱塑彈性體(TEP)或聚碳酸酯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GM全球科技運作股份有限公司,未經GM全球科技運作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5552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