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直流輪轂電機電動車的驅動模式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54909.4 | 申請日: | 2010-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792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范永建;楚衛濤;王延寧;譚慶剛;秦玉權;范洪雷;陳冰;范洪菲;范洪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范永建 |
| 主分類號: | B60L15/20 | 分類號: | B60L15/20;H02K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1031 山東省濰坊市奎***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直流 輪轂 電機 電動車 驅動 模式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直流輪轂電機電動車的驅動模式,具體涉及一種多直流輪轂電機電動車的自動差速、無級變速驅動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有害尾氣的大量排放和噪聲嚴重破壞了人類的生存環境、急劇增加的能源消耗和浪費對人類未來的生存構成了嚴重威脅。電動車輛以其無污染、噪音小、可直接或間接利用清潔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優點,受到政府、汽車生產廠家、科研院所和廣大科研人員空前的重視。
目前,電動汽車的驅動方式大多是借鑒傳統汽車的驅動方式,即用電動機代替發動機作為動力源,動力(速度和扭矩)通過離合器(或液力變矩器)、變速箱,傳輸給差速器,然后分配給驅動輪實施驅動。這種驅動模式由于動力傳遞環節多,存在以下問題的:一是結構復雜、車輛自重大、總體布置困難、材料浪費嚴重;二是傳動摩擦副多,熱及振動等無功損耗大;三是由于上述兩個問題,導致能源浪費大、續航能力差;四是工作可靠性較低。
多輪轂電機電動車,總驅動力分配于各個驅動輪上,克服了上述電動車驅動模式的不足,機械傳動系統環節得到極大簡化,傳動效率高、耗材耗能少、工作可靠高、壽命長。在車輛總體設計時很容易采用全獨立懸架設計,大大簡化車輛總體布置,增加內部有效使用空間、提高車輛行駛平順性。
由于直流電機具有優良的可調速性、過載能力強、反正轉易切換、電動機-發電機可逆換,很容易滿足電動車輛在無級變速、倒車、下坡或制動過程中能量回饋(增加續航能力)等車輛行駛要求。因此,對多直流輪轂電機電動車驅動模式的研究,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多直流輪轂電動機驅動要想較好地實際應用于電動車,必須解決:驅動輪差速、個別驅動輪打滑、電機重量大等問題。具體的說就是:①各驅動輪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差速驅動,以消除車輛在轉向、行駛不平路面過程中的功率循環,導致的轉向沉重(前輪驅動)、轉向系和傳動系過載、輪胎過度磨損、無功損耗大的問題。②個別車輪在冰雪路面上或泥潭中,由于輪胎附著力小,車輪打滑,整車失去驅動力。③由于使用輪轂電機,驅動輪重量(非簧載質量)大,車輛行駛平順性差。
目前,對多直流輪轂電機驅動差速一般是采用電子控制模式。由于使用了較多的傳感器、電腦和復雜的電路,價格昂貴、工作可靠性差,故障查找困難,車輛購置和使用成本高,制約了電動車的普及。
到目前,還沒有一種工作可靠、結構簡單、高效能的多直流輪轂電機電動車驅動模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直流輪轂電機電動車的驅動模式,具備驅動自動差速、無級調速、解除部分電機驅動等功能,具有輪轂電機(或非簧載)質量小、工作可靠、操縱簡便、成本較低的特點。
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電動車驅動系統主要由若干個相同規格的直流輪轂電機Mi、短路開關Ki、升壓器、PWM脈寬調制調速器和電池組構成。其中:升壓器結構為“直-交-升壓-直”型,由逆變器、升壓變壓器和整流器構成;電機及其對應短路開關的數量根據車輛設計需要確定。
聯接方式和部件的目標功能:①直流輪轂電機Mi(繞組)依次串聯,實現電機差速驅動。②短路開關Ki分別與電機Mi一一對應并聯。當個別驅動輪打滑時,閉合其短路開關將輪轂電機短路而臨時解除驅動,其他輪轂電機獲得更大的能量。③升壓器提升電池組電壓,減小電機重量。④PWM脈寬調制調速器直接控制和改變電池組能量輸出給升壓器,實現無級變速。
與常見的電子控制電機驅動差速模式相比,本模式有以下優點:①不需要差速控制電路,就能實現驅動過程中驅動輪自動差速。②傳感器、控制和執行電路、電腦等電子元器件使用少,PWM脈寬調制調速、逆變、變壓和整流等技術成熟,且PWM脈寬調制調速器布置在低壓端。故而,結構簡單、工作可靠、成本低。③個別車輪打滑車輛失去驅動力時,很容易切換掉打滑的驅動輪(在驅動主電路中用開關短路電機繞組,使之不工作),使整車輛恢復或獲得驅動力。④適用范圍寬,設計簡單,可用于兩輪及以上驅動輪的電動車輛。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為本發明的結構簡圖(左側部分)和等效電路(右側部分)。
附圖中除已經注明的外,圖中符號對應的名稱如下:
M1、M2…Mn:為第1到n個直流輪轂電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范永建,未經范永建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5490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護理消毒器
- 下一篇:刮砂砂箱的防抬箱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