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有機電致發光二極管器件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51731.8 | 申請日: | 2010-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410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蘇璇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璇 |
| 主分類號: | H01L51/50 | 分類號: | H01L51/50;H01L51/52;H01L51/54;H01L51/56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陳其霞 |
| 地址: | 2340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 電致發光 二極管 器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電器件,確切地說是一種有機電致發光二極管器件。
技術背景
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基本結構是,陽極、陰極和置于陽極和陰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通過陽極向有機發光層注入空穴,由陰極向有機發光層注入電子,激發有機發光層中的發光物質產生光發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目前已經被應用在平板顯示器和照明領域。對于平板顯示器的應用而言,有機電致發光技術具有輕薄、結構簡單、制造過程簡單、低功耗、色彩表現力優異等諸多優勢;對于照明應用而言,有機電致發光技術具有低功耗和色彩可調的優勢,如Nature(Vol459,234)已經報道了效率超過90lm/W的自光有機電致發光器件。
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結構示意橫截面圖如圖1所示:ITO作為陽極13形成在襯底14之上,在陽極13之上形成有機發光層12,在有機發光層12之上形成陰極11。有機電致發光層12中一般包括,電子傳輸層12a、發光層12b、空穴傳輸層12c、空穴注入層12d。通過外接電路15將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陽極和陰極與電源連接,在一定的電壓或者電流驅動下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產生發光。目前,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陽極材料主要為氧化銦錫(ITO)。ITO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陽極具有以下優點:首先,與其它的導電金屬氧化物相比,ITO具有高透光率、高電導率、高空穴注入能力、穩定性好的綜合特點。其次,ITO也被應用于液晶顯示器和等離子電視機中,經過長期的發展,ITO有比較成熟的制備工藝。
然而,作為陽極的ITO在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應用上卻具有諸多難以克服的不足:首先制備ITO薄膜的過程中,元素銦(In)和錫(Sn)的比例組成不宜控制,因此ITO薄膜的形貌、載流子傳輸和注入性能難以控制,這造成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性能不穩定。其次,銦是一種儲量有限的稀有金屬,用ITO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陽極將會增加制造成本。在照明的應用中,價格昂貴的ITO使得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具有成本高的劣勢。
針對ITO作為陽極的不足,人們目前采取了用具有高反射性和高功函數的金屬代替ITO的技術方案。Sony公司的專利CN?1481656A提出了用含有銀、鈀、銅及它們的合金作為反射性陽極的方案,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產生的光發射由半透明陰極一側指接射出,或者經由陽極的反射再由半透明陰極射出,這種器件結構和出光方式被成為頂發射。吳志軍在其博士論文“硅基頂發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研究”中提出了,在作為陽極和反光層的金屬銀層上形成一層氧化銀(AgO)層,可以很大地提高空穴注入到有機發光層的效率。文獻APPLIED?PHYSICS?LETTERS?94,233306,2009也提出用了金屬鋁和氧化鉬作為陽極和反光層有機電致發光器件。
上述技術方案能夠替代ITO,具有低成本的優勢;然而該方案的缺點是,光在頂發射的器件結構中必須由半透明的陰極一側射出,因此陰極需要做的很薄,以保證光順利射出,通常陰極的厚度在10nm左右。陰極過薄會導致頂發射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在實際工作中失效過快。舉例而言,未封裝的采取該結構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在通電后,不到1分鐘的時間內,亮度就會衰減一半。目前,已經一些有針對陰極老化過快的改進方法。通常,都是在陰極之上在蒸鍍一層或多層材料,一起到封裝的作用。如文獻APPLIED?PHYSICS?LETTERS,VOLUME?83,5127-5129采取在透明金屬陰極之上再蒸鍍一層TeO2的方式,即起到封裝的作用,同時也盡量避免損透光率。但是,加入封裝層將不可避免地帶來透光率損失的難題,并且也限制了對封裝材料的選擇。
替代ITO的另一類方案是用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的雙層結構代替ITO作為陽極,有機電致發光層產生的光由陽極一側射出。這種方案的一個優點是,由于陽極是直接生長在玻璃基板上,而玻璃本身能夠起到很好的封裝作用,因此陽極可以很薄。參考文獻Adv.Mater.2009,21,1-4中,作者用15nm厚的金(Au)和AuOx(x表示氧原子組成在氧化金分子中不確定)作為陽極,獲得了比ITO更低的方塊電阻和22000cd/m2的亮度。該方案的不足在于,首先,Au是一種非常貴的金屬。其次,金的氧化物都非常不穩定。例如,三價的金的氧化物在160℃就開始分解出氧原子。可見該陽極替代方案既沒有成本的優勢,同時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可靠性也難以保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璇,未經蘇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5173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全釩離子氧化還原液流電池的新型液流框裝置
- 下一篇:一種多晶硅薄膜材料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機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機材料與其他材料的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態器件;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藝方法或設備
H01L51-05 .專門適用于整流、放大、振蕩或切換且并具有至少一個電位躍變勢壘或表面勢壘的;具有至少一個電位躍變勢壘或表面勢壘的電容器或電阻器
H01L51-42 .專門適用于感應紅外線輻射、光、較短波長的電磁輻射或微粒輻射;專門適用于將這些輻射能轉換為電能,或者適用于通過這樣的輻射進行電能的控制
H01L51-50 .專門適用于光發射的,如有機發光二極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