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中藥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51260.0 | 申請日: | 2010-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239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謝從新;柳成益;謝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謝從新;柳成益;謝剛 |
| 主分類號: | C05F17/00 | 分類號: | 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 51124 | 代理人: | 武森濤 |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藥 微生物 菌肥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生物肥料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的問題越來越備受關注,有機食 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備受青睞。現在由于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特別是氮肥的長期超 標使用,造成土壤板結、水土流失、肥力下降,微生物環境被破壞,引起了生態的惡性循環。 不僅直接影響了作物的品質,而且污染了人類賴以生存的水和空氣。使用化肥種出來的蔬菜 硝酸鹽含量比使用有機肥、微生物肥的作物高30%左右。許多有害物質通過多種渠道進入食 物鏈,對人類健康產生了的直接危害。
微生物菌肥具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改善植物根系微生態環境和提高作物品質、消除 或減少農殘的功效等功效,是生產有機農產品和綠色農產品理想肥料。對提高作物產量、保 護土壤物理性狀,持續增產有顯著效果。微生物菌肥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是未來綠色無公害 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用來生產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的中藥微生物菌 肥。
本發明中藥微生物菌肥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接種中藥微生物菌劑后發酵制備而成: 有機質70~90份、尿素3~7份、鈣鎂磷肥5~15份和肥料用鉀鹽3~7份。
其中,上述的中藥微生物菌劑為采用專利號ZL01108507.X的專利中公開的方法所生產的 中藥微生物菌劑。該中藥微生物菌劑中的菌種主要包括固氮菌、解磷菌、解鉀菌和酵母菌等 多種有益復合菌。
進一步的,為了使本發明中藥微生物菌肥的肥效更好,上述中藥微生物菌肥優選由下述 重量配比的原料接種中藥微生物菌劑后發酵制備而成:有機質75~85份、尿素4~6份、鈣 鎂磷肥7~12份和肥料用鉀鹽4~6份。
更進一步的,上述中藥微生物菌肥最優選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接種中藥微生物菌劑后 發酵制備而成:有機質80份、尿素5份、鈣鎂磷肥10份和肥料用鉀鹽5份。
其中,上述的中藥微生物菌劑接種時,如果接種量過少,則需要過長的發酵時間;接種 量過大,則會增加接種成本。上述的中藥微生物菌劑的接種量優選為有機質、尿素、鈣鎂磷 肥和肥料用鉀鹽總重量的4~5%。
其中,本發明中所述的肥料用鉀鹽為常用的鉀鹽,如:氯化鉀、硝酸鉀或硫酸鉀。鉀鹽 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解鉀菌所需豐富的鉀,但采用氯化鉀、硝酸鉀制備的菌肥只能適用部分植 物,如:烤煙就不能用氯化鉀制備的菌肥。而硫酸鉀適用于所有植物,因此,本發明中所述 的肥料用鉀鹽最優選為硫酸鉀。
其中,本發明中所述的有機質為糖泥(即糖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有機物)、泥炭、雜 草、樹葉、鋸末、糞便(即家禽糞便或人畜糞便)、酒糟和/或農作物廢料。
本發明中的尿素主要是為固氮菌的繁殖提供充足氮鹽,且尿素化學性質比較穩定,有利 于肥料的長期儲藏。本發明中的鈣鎂磷肥主要是為解磷菌提供豐富的磷源。
本發明還提供了制備上述中藥微生物菌肥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培養料配制:按重量配比將有機質70~90份、尿素3~7份、鈣鎂磷肥5~15份和肥 料用鉀鹽3~7份混勻,加水調節混合物含水量為60~70%,得到培養料;
b、接種:將中藥微生物菌劑接種于培養料中,并將菌種與培養料混勻;
c、發酵:接種后的培養料發酵至培養料的含水量為18~22%,培養料中的活性微生物含 量為2億個/克以上,即得成品。
其中,a步驟培養料配制優選為:按重量配比將有機質75~85份、尿素4~6份、鈣鎂磷 肥7~12份和肥料用鉀鹽4~6份混勻,加水調節混合物含水量為60~70%,得到培養料。a 步驟培養料配制最優選為:按重量配比將有機質80份、尿素5份、鈣鎂磷肥10份和肥料用 鉀鹽5份混勻,加水調節混合物含水量為60~70%,得到培養料。
其中,a步驟中所述的肥料用鉀鹽為氯化鉀、硝酸鉀或硫酸鉀(優選硫酸鉀);所述的有 機質為糖泥、泥炭、雜草、樹葉、鋸末、家禽糞便、酒糟和/或農作物廢料。
其中,b步驟所述的中藥微生物菌劑的接種量優選為有機質、尿素、鈣鎂磷肥和肥料用 鉀鹽總重量的4~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謝從新;柳成益;謝剛,未經謝從新;柳成益;謝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512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