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從選金浮選尾礦中提取金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50358.4 | 申請日: | 2010-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986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吉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吉青 |
| 主分類號: | C22B11/00 | 分類號: | C22B11/00;C22B7/00 |
| 代理公司: | 威??菩菍@聞账?37202 | 代理人: | 于濤 |
| 地址: | 2645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浮選 尾礦 提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從尾礦中提取金的方法,具體地說是采用無制粒氰化堆浸方法從選金浮選尾礦中提取金的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目前從選金浮選尾礦中提取金的方法很多,但主要以氰化堆浸法為主,尾礦氰化堆浸法首先將尾礦制粒筑堆或直接筑堆,堆高一般在3米~10米,堆筑完畢后,在堿性條件下進行噴淋,通過NaCN、O2和H2O的作用,形成溶于水的金(銀)氰絡合物[Au(CN)2]-([Ag(CN)2]-)的過程,反應如下:
2Au+4NaCN+??O2+H2O=2NaAu(CN)2+2NaOH
然后對所獲得的含金富液采用活性炭或樹脂進行吸附,在此過程中,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金的浸出率取決于氰化物和氧氣的濃度,在堆浸過程中氰化物濃度可控制在3/萬,但往往因為筑堆高度,導致礦堆中溶解氧量不足,進而造成浸出率下降,尤其對于含賤金屬離子和氧化物的難浸尾礦,這些雜質的存在嚴重阻礙了金的氰化浸出,大量消耗氧和氰化物,據統計這類尾礦無制粒氰化堆浸回收率均在50%以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在不增加其它生產設施的情況下,提供一種能夠顯著降低賤金屬和氧化物的影響、增加溶氧量、提高金氰化回收率的從選金浮選尾礦中提取金的方法。
本發明可以通過如下措施達到:
一種從選金浮選尾礦中提取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尾礦筑堆,堆高為3-10m,同時向礦堆內加入助浸劑和生石灰,
步驟二:噴淋,對礦堆進行噴淋,使礦堆飽和吸水,
步驟三:富液充純氧,對噴淋后所得的富液進行充純氧,并向富液中加入氰化鈉,使其含氧量大于等于10mg/L,含氰量為2~3/萬,
步驟四:吸附回收,對所得富液采用活性炭進行吸附,并對吸附到載金炭中的金采用解吸電解的方法進行回收,反應后所得液體返回步驟二中進行循環利用,
步驟五:當浸出富液的含金品位低于0.3mg/L時,浸出結束,卸堆。
本發明步驟一中所述的助浸劑可以采用過氧化鈣,其用量與尾礦重量比為100-200g/t,其作用為保證浸出過程的堿性環境,從而提高金的氰化回收率。
本發明步驟一中所述的生石灰的粒度應小于3㎝,其用量與尾礦重量比為4-7kg/t。
本發明步驟二中噴淋與噴淋間歇的時間比為1:2,從而保證礦堆內的生石灰與水完全反應,生成氫氧化鈣,使浸出富液為堿性。
本發明步驟三中可以向富液內加入氫氧化鈣,以保證液體的PH值大于等于10,保證浸出的堿性環境,進而達到提高金浸出率的目的。
本發明步驟三中當液體的含氧量低于2mg/L,即可充純氧,若充純氧后液體含氧量依舊不高,應降低筑堆高度。
本發明通過在尾礦堆筑時加入粒度小于3厘米生石灰,并在噴淋的過程中使生石灰吸水,使其反應生成堿性物質,達到保證反應的堿性環境的目的,同時生石灰在反應過程中釋放熱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浸出溫度,而生石灰釋放熱量時發生膨脹,使礦堆產生輕微錯動,增加礦堆的滲透性,反應所生成氫氧化鈣,起到沉淀賤金屬和氧化物的作用,能夠消除有害雜質對氰化浸出的影響,降低氧和氰化物的消耗,除此之外,在尾礦筑堆的過程中還加入助浸劑過氧化鈣,并在浸出過程中,長期性提供氧和氫氧化鈣,以提高礦堆的滲透性和含氧量,為金浸出提供氧和保證堿性條件,從而提高金氰化回收率,取得較好的經濟技術指標,具有成本低、金浸出效率高等顯著的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一種從選金浮選尾礦中提取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尾礦筑堆,堆高為3-10m,同時向礦堆內加入助浸劑和生石灰,
步驟二:噴淋,對礦堆進行噴淋,使礦堆飽和吸水,
步驟三:富液充純氧,對噴淋后所得的富液進行充純氧,并向富液中加入氰化鈉,使其含氧量大于等于10mg/L,含氰量為2~3/萬,
步驟四:吸附回收,對所得富液采用活性炭進行吸附,并對吸附到載金炭中的金采用解吸電解的方法進行回收,反應后所得液體返回步驟二中進行循環利用,
步驟五:當浸出富液的含金品位低于0.3mg/L時,浸出結束,卸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吉青,未經王吉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5035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帶有內圓弧結構的太陽能集熱管管托
- 下一篇:太陽灶自動跟蹤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