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個人理財服務中心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49245.2 | 申請日: | 2010-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771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鄭愛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德融嘉信信用管理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40/00 | 分類號: | G06Q40/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陸明耀;陳忠輝 |
| 地址: | 215123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個人 理財 服務中心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個人理財服務中心系統,尤其是涉及一種基于網上銀行基礎平臺的個人理財服務中心系統。
背景技術
網上銀行是銀行為客戶提供銀行服務的新手段,它以現有的銀行業務為基礎,利用Internet技術為客戶提供綜合、統一、安全、實時的金融服務。隨著Internet的發展與普及,網上銀行作為一種新型的客戶服務方式迅速成為國際銀行界關注的焦點。
1999年以來,我國銀行網上業務有了重大發展,國內網上銀行在經過幾年的探索后,目前也初現雛形,各家銀行都已經紛紛推出自己的網上銀行產品。招商銀行在充分試點后,正式推出了頗有特點的“一網通”網上服務;招商銀行網上對個人用戶的業務主要有家庭理財、網上交費、帳戶查詢、網上購物及支付等;對公業務的內容有帳戶查詢、支付轉帳、代發工資及銀行信息服務等。中國工商銀行更是以大型集團客戶理財與B?to?B在線支付為突破口,為企業在線理財提供了遍布全國的網絡支持。農業銀行為公共客戶,個人客戶,企業客戶分別提供不同種類的網上銀行服務品種。交通銀行針對企業客戶的需求首先推出了功能豐富,尤其針對集團客戶的對公網上銀行,隨后推出了具有外匯寶,基金業務等特色業務的個人網上銀行服務系統。
從上面的舉例我們可以看到,各家銀行都已經把網上銀行的發展和營銷作為提高銀行服務水平,爭取客戶的重要工作,并且在不斷加強和完善網上銀行的服務品種,推出新業務。
隨著投資產品的不斷豐富和財商知識的不斷普及,理財的觀念已經愈來愈深入人心。個人客戶,尤其是具有穩定收入的工薪階層和白領階層越來越把投資理財作為個人和家庭生活規劃的一個重要途徑。而目前的網上銀行并不支持個人投資理財業務,使得個人投資理財便利性不高。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基于網上銀行基礎平臺的個人理財服務中心系統,使得銀行可以在個人網上銀行系統的基礎上,融和投資理財的理念,對網上銀行產品進行創新和改造,建設具有個性化服務特色的理財中心。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個人理財服務中心系統,基于網上銀行基礎平臺上建立,其中,所述個人理財服務中心系統包括:
用于提供理財計劃內容的理財大計模塊;
用于提供傳統銀行業務的銀行業務模塊;
用于提供客戶投資工具的投資中心模塊;
用于提供家庭支出信息的家庭財務管理模塊;
用于產生報表以了解個人資產負債信息的報表中心模塊;
用于發布各種財經信息,理財文章,介紹理財產品的理財情報站模塊;
用于提供試算小工具的理財工具箱;
和用于量身定制理財計劃書的我的咨詢師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理財計劃包括預算計劃、消費和儲蓄計劃、債務計劃、保險計劃、投資計劃、退休計劃、不動產計劃,子女教育基金計劃。
進一步地,所述客戶投資工具包括證券、基金、債券、外匯、保險的在線買賣,以及實時行情。
進一步地,所述家庭支出信息包括房產、汽車、耐用品支出信息,以及分期付款定義、資產折舊定義和消費品付款定義信息。
再進一步地,所述報表包括資產類圖表、收支類圖表以及投資類圖表。
所述資產類圖表包括資產負債表、資產結構圖、資產分類統計表、損益表,以及現金流量表。
所述收支類圖表包括收入支出對比表、收入支出明細表、收支預算對比表,以及收入支出對比圖。
所述投資類圖表包括投資帳戶交易表、投資活動表、投資交易明細表、投資盈虧表、投資帳戶收支表、投資市值圖,以及投資組合結構圖。
更進一步地,所述試算小工具包括儲蓄存款計算器、個人貸款計算器、外幣兌換計算器、國債收益計算器、住房按揭計算器,以及個人所得稅計算器。
所述網上銀行基礎平臺包括個人基礎信息管理、安全認證、用戶管理、系統接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支持個人投資理財業務,使個人在網上銀行進行投資理財更為便利。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最佳實施方式的理財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最佳實施方式個人理財服務中心系統的模塊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最佳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德融嘉信信用管理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德融嘉信信用管理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4924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多尺度層次細節的仿真方法
- 下一篇:金融增值服務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