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酸價魚油的酶法脫酸精煉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47164.9 | 申請日: | 2010-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243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馬永鈞;楊博;范海星;勞敏軍;王衛飛;唐峰;潘志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興業集團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1B3/02 | 分類號: | C11B3/02;C12P7/6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316101***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酸價 魚油 脫酸 精煉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酸價魚油的精煉方法,具體涉及技術涉及一種高酸價魚 油的酶法脫酸精煉方法。
背景技術
魚油富含ω3脂肪酸,尤其是含有兩種重要的功能性脂肪酸EPA(二十碳五 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具有疏導清理 心臟血管的作用,從而防止多種心血管疾病。而DHA除具有類似EPA的功能 外,還是大腦細胞形成發育及運作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對活化衰弱的視 網膜細胞有幫助,從而起補腦健腦以及提高視力,預防近視眼的作用。魚油是一 種重要的功能性油脂。
多數魚油是魚粉加工的副產物,對于以新鮮水產品為原料的大型魚粉工廠, 通常得到的魚油的酸價在5以內,可以采用常規的化學精煉進行加工。但是,當 魚新鮮度差和魚油加工不及時,常常會得到酸價較高的油脂,酸價可以達到 20~80mgKOH/g,通常被成為高酸價魚油。高酸價油脂在進行常規化學精煉時, 要采用堿中和其中的游離脂肪酸,分離皂腳時會損失大量的中性油,對于魚油加 工,通常每個酸價要造成1.2%的損耗,而且帶來沉重的環保負擔。由于加工困 難,高酸價魚油很難高值化利用,通常作為化工原料低價處理。
高酸價油脂的脫酸是油脂加工領域的共性問題,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物理蒸 餾脫酸法、分子蒸餾脫酸法、膜技術脫酸法、酯化脫酸法等方法。物理蒸餾脫酸 是在240~270℃的高溫條件和200~400pa的高真空條件下采用水蒸汽蒸餾脫酸, 可以有效地去除游離脂肪酸。但是,對于魚油,在此溫度條件下會生成大量的反 式酸,影響了魚油的營養功能。分子蒸餾脫酸能夠在較低溫度下進行脫酸,但存 在能耗高、成本高的缺點。膜技術脫酸在脫酸效率和成本上還未達到工業化的要 求。酯化脫酸通常是采用酸或酶為催化劑將游離脂肪酸和甘油反應重新酯化為甘 油酯,該方法的酰基受體通常選擇甘油,由于游離脂肪酸和甘油的反應速度較慢, 需要耗費大量的脂肪酶,而且反應過程的能耗也比較大,目前的綜合成本仍較高, 所以該方法尚未應用于生產。
在利用高酸價油脂生產生物柴油(通常是脂肪酸甲酯或乙酯)時,人們通常 采用先酸后堿兩步催化工藝而獲得高轉化率的生物柴油,該方法的酸催化過程可 以將油脂中的游離脂肪酸大幅度降低。顯而易見,該方法對于高酸價魚油的加工 也具有借鑒價值,可以嘗試采用酸催化的方法采用甲醇或乙醇為酰基受體進行脫 酸。發明人研究表明,在酸催化降低酸價的同時,油脂中的大量甘油酯組分也轉 化成了甲酯或乙酯,這是我們所不期望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高酸價魚油的酶 法脫酸精煉方法。本發明采用固定化脂肪酶為催化劑對魚油中游離脂肪酸進行選 擇性酯化,再經過中和工藝獲得精煉魚油,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高酸價魚油的酶法脫酸精煉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高酸價魚油和無水乙醇混合物循環通過裝有固定化脂肪酶的填充床反 應器,催化酯化反應至油脂酸價降低至10mgKOH/g以下;
(2)回收步驟(1)反應產物中的乙醇;
(3)在經回收乙醇后的油脂中加入堿進行中和,分離除去皂腳;
(4)分離除去皂腳后的油脂經蒸發脫除揮發物,得到精煉魚油。
上述的高酸價魚油的酶法脫酸精煉方法中,步驟(1)中高酸價魚油和無水 乙醇混合物每次循環中經過固定化脂肪酶的停留時間為60秒以下。
上述的高酸價魚油的酶法脫酸精煉方法中,步驟(1)中乙醇的加量和魚油 中的游離脂肪酸的摩爾比為3~6∶1。
上述的高酸價魚油的酶法脫酸精煉方法中,步驟(1)中固定化脂肪酶用量 為魚油量的1~10%(w/w)。
上述的高酸價魚油的酶法脫酸精煉方法中,步驟(1)中催化酯化反應的溫 度為20~60℃。
上述的高酸價魚油的酶法脫酸精煉方法中,步驟(3)所述堿為氫氧化鈉、 氫氧化鉀中的一種以上。
上述的高酸價魚油的酶法脫酸精煉方法中,所述固定化脂肪酶為根酶屬、曲 霉屬、毛酶屬、細菌、酵母菌和胰脂肪酶中的一種以上。
本發明所述高酸價魚油為來源于海洋的魚油。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和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興業集團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未經浙江興業集團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4716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