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交互式動態防偽與驗證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46667.4 | 申請日: | 2010-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072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8 |
| 發明(設計)人: | 周錫衛 | 申請(專利權)人: | 周錫衛 |
| 主分類號: | G06Q30/00 | 分類號: | G06Q30/00 |
| 代理公司: | 寧波奧凱專利事務所 33227 | 代理人: | 白洪長 |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寧波市國家高***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交互式 動態 防偽 驗證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交互式動態防偽與驗證的方法,涉及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通信及網絡技術、數字編解碼技術以及計算機數碼防偽與驗證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提升,市場商品不論從品種,還是從流通都前所未有地得到刺激和發展,人們生活的物品極為豐富,人們在不斷享受生活的美好之時,也不斷為市場上時時可見的假冒偽劣的商品而煩惱,甚至還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假酒、假煙、假商品,問題食品、偽劣電器等等,觸目驚心。
由于制假的暴利和防偽打假中的不足和疏漏,使造假者獲利容易而風險小,在暴利的誘惑下使其挺而走險制假售假的人大有其在。目前物品的防偽已經引起各方重視,各種防偽的方法與技術不斷出現,但是,存在不少缺陷,影響了實際的推廣與使用。下面將目前防偽技術特點從三方面予以歸納。
1、傳統防偽技術
主要是利用材料的特殊性,制作工藝的復雜性,增加制假的難度,如利用熒光或磁性油墨的特殊材料進行防偽,可見參考文獻1(發明名稱:防偽織構標記,授權公告日:2002年10月23日,授權公告號:CN1093301C);以及激光全息圖,特種印刷,易毀包裝等,見參考文獻2(發明名稱:聚乙烯薄膜激光全息防偽方法,授權公告日:2009年3月30日,授權公告號CN100544966C),這些方法對于防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明顯缺點;參考文獻3(發明名稱:一種防偽香煙,授權公告日:2008年2月27日,授權公告號:CN100371227C)的方法是利用印刷圖案及位置進行防偽的方法,有一定作用,但僅在制假難度上提高,而且,印油的毒素多少會對身體不利的,對此,如果造假者能找到具有相應標識圖案的造假物,相信造假者能克服此困難并在繼續不斷地造假。由此看到另一個問題,經銷商是造假者真正的財路,而上述發明公開的技術方法不能對經銷商實施有效監管。
對于傳統防偽技術,參考文獻4這樣評價(發明名稱:基于動態密碼的防偽技術,申請日:2004年11月26日,授權公告日:2009年5月27日,授權公告號:CN100492968C)說明書第16~22行所述:“
——同一類產品的防偽標識和特征是相同的,造假者只需取得一個真品樣品,掌握該技術或設備后就可以大規模復制;
——為了使造假者不易仿冒,標識制作一般都比較復雜,或者需要不斷變換更新,成本比較高;
——現場識別比較困難,在辨認時需知道許多專門知識,而且缺乏標準依據,造假者可以通過發行假防偽標識,魚目混珠,是消費者無從判斷;
——造假者可以回收包裝物造假,易毀包裝方式成本高,不能先查后買;”
2、電子數碼防偽技術
電子數碼防偽也稱為編碼通訊查詢防偽技術,如參考文獻5(發明名稱:產品防偽方法,授權公告日:2004年2月29日,授權公告號:CN1182498C),其說明書首頁第10~15行所述“該方法的主要特點是在產品或產品的外包裝上設有一組經密封處理后的密碼,該密封裝置為一層密封膜,可用手指輕輕剝開,在密碼的前面標有全國唯一的專門管理該密碼機構的電話號碼,每一個產品只對應一組密碼,該密碼已在管理機構的密碼庫中有記錄,當人們購買某個產品后刮開密碼,并撥通管理機構的電話,請求查詢該密碼的真實性,有管理機構反饋信息指出其密碼的真實性,即可證明該產品的真偽。”
對于此類電子數碼防偽技術與方法,參考文獻4也指出了其缺陷,即參考文獻4說明書第首頁第33行~第2頁第6行所述“它也有明顯的缺點,如:
——密碼固定,數碼位比較多,在制作、存儲過程中管理要求比較高,通過電話、網絡或手機、短信查詢不夠方便;
——查詢一次即作廢,標識隱蔽,難以先查后買;
——查詢率很低,因而有大量的有效舊碼可能被回收造假。造假者如果一碼多印,甚至胡亂印一些數碼,被查獲的可能性也很小;
——外觀不鮮明,技術比較簡單,容易被偽造,造假者可以從隨機編碼與查詢地址印制到自建網絡與電話服務中心,全套假冒;
——隨機編碼是一種不能被定義的數碼序列,不能加載更多的產品特征信息,不能對企業物流管理提供支持。
現有的一些方法將數碼防偽技術與傳統防偽技術簡單結合起來,可以在一定程度發揮傳統防偽增加造假難度和數碼防偽識別簡單可靠的特點,但是沒有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而且實際操作更復雜,成本更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周錫衛,未經周錫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4666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輪轂乘坐者傳送裝置
- 下一篇:無線通信網絡中的服務等級(GOS)區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