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輸水渠道雙纜網式攔冰索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44830.3 | 申請日: | 2010-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988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練繼建;趙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B15/02 | 分類號: | E02B15/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輸水 渠道 雙纜網式攔冰索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輸水渠道冰害防治技術,特別是一種輸水渠道雙纜網式攔冰索。
背景技術
目前,工程中采用的攔冰索結構通常為單根鋼絲繩串聯多段長方體、圓柱體等型式的漂木,單個漂木的長度多為1.0~5.0米,橫截面直徑約為0.3~0.6米。經工程實踐和試驗研究發現:上述型式的攔冰索對流速的要求很高,只能夠在流速很低的情況下發揮一定的作用,當流速增加時,冰凌將從攔冰索的上方或下方通過,攔冰索此后將在冰凌上表面或下表面滑行,從而徹底喪失攔冰能力。攔冰索失效后,將導致輸送往下游的冰量增加,如果超過了下游渠道的攜冰能力,在彎道、閘門或倒虹吸等處容易形成冰塞、冰壩等極端冰害,并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和社會損失。
傳統的攔冰索型式不能有效地實現對冰凌的阻滯,不能實現防治冰害的目的;其次,由于其對流速要求很高,提高了工程調度運行的難度,降低了長距離輸水系統調度的靈活性,不利于保證冰期的安全穩定輸水。為此,我們進行了試驗研究,針對傳統攔冰索失效的原因,設計出雙纜網式攔冰索,使其能夠在結冰期,有效阻滯冰絮,促進穩定冰蓋的早日形成;在融冰期,有效攔截冰凌,避免下游形成冰塞、冰壩等極端冰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提供一種輸水渠道雙纜網式攔冰索,其具有結構簡單、加工方便、造價低及攔冰效果好的特點。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輸水渠道雙纜網式攔冰索,由錨固樁、鋼絲繩和節塊構成,錨固樁為兩根并分別固定于渠道兩側;鋼絲繩為兩根并分別通過卡扣分上下固定于渠道兩側的錨固樁上;節塊由攔冰網和漂木組成,攔冰網用鋼筋焊接而成、為網格狀結構并垂直設置于渠水中,攔冰網通過鋼筋加長并穿過漂木用螺栓與漂木固定,攔冰網水平邊框的兩根鋼筋的兩端分別焊有四個套環,通過四個套環將節塊滑套在兩根鋼絲繩上,在每個套環外側或內側的鋼絲繩上均設有定位卡扣以保證節塊在鋼絲繩上的定位,攔冰網的垂直高度與兩根鋼絲繩固定于錨固樁的上下距離相等;節塊之間的距離為10cm~30cm。
所述漂木的大小:與渠道平行方向的長度為0.5m~2m、與渠道垂直方向的寬度為0.5m~2m、高度為0.2~0.8m。
所述攔冰網的大小:寬度小于漂木寬度5cm~20cm、高度為漂木高度的0.5~5倍。
所述攔冰網用鋼筋的直徑為1cm~3cm。
所述攔冰網的網格狀結構為矩形或菱形,鋼筋間距為8cm~20cm。
所述攔冰索沿渠道方向的設置間距為500m~1500m。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攔冰網使結構重心適當向下部移動,提高攔冰索每個節塊自身的穩性系數,同時保證水面上、下均有一定的攔冰高度(深度),有效避免冰凌從攔冰索上部爬過或從下部鉆過;漂木和攔冰網形成一個T形結構,當承受冰凌作用時,冰凌作用在攔冰網上的力將促使攔冰索前俯滾動,而作用于漂木迎冰面和底面的力將促使攔冰索發生后仰滾動,從而實現這兩種力之間的相互制衡;設計兩個轉動軸,充分發揮雙纜作用,強化相鄰節塊間的作用力,從而有效防止局部失效的發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該雙纜網式攔冰索結構簡單、加工方便、造價低且攔冰效果好,輸水渠道采用雙纜網式攔冰索,將有效地實現對冰絮、冰凌的阻滯作用,促進穩定冰蓋的形成,減少冰凌向下游的輸送,能夠實現冰蓋“就地形成,當地消融”的目的,減小下游形成冰塞、冰壩等極端冰害的可能性,對長距離輸水渠道實現冰期安全穩定輸水具有重要意義。
附圖說明
圖1為輸水渠道雙纜網式攔冰索的下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輸水渠道雙纜網式攔冰索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輸水渠道雙纜網式攔冰索的節塊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4為輸水渠道雙纜網式攔冰索平面布置示意圖。
圖中:1-I、1-II.錨固樁??2-I、2-II.鋼絲繩??3.節塊4-I、4-II、4-III、4-IV.卡扣??5.攔冰網??6.漂木7-I、7-II、7-III、7-IV.套環??8-I、8-II、8-III、8-IV.定位卡扣9.螺栓??10.雙纜網式攔冰索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4483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