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速大容量固態電子記錄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43077.6 | 申請日: | 2010-04-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144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和平;張弛;李先楚;董海;張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11C11/4063 | 分類號: | G11C11/4063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國城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速 容量 固態 電子 記錄器 | ||
1.一種高速大容量固態電子記錄器,包括通信控制模塊、數據分發模塊、存儲模塊、底板模塊和電源模塊;其特征在于,存儲介質為NandFlash芯片,包括多數個NandFlash芯片,整個記錄器的體系結構采用并行擴展和串行擴展相結合的方式,將多數個NandFlash芯片并行擴展提高存儲速度,串行擴展提高存儲容量;
其中,通信控制模塊采用ARM9作為微控制單元,通過RS422/RS485總線與上位機通信,使用自定義的ISA總線與存儲模塊和數據分發模塊通信,實現各種控制功能;
數據分發模塊充當外界的數據源和存儲模塊之間的橋接器作用,它接收外界輸入的數據流,然后按照存儲模塊的要求對數據進行組包處理后傳輸給存儲模塊;在存儲模塊處于編程的時候,將輸入數據緩存下來,等到存儲模塊空閑后,再將這些數據快速傳輸給存儲模塊;數據分發模塊由四個通道組成,每個通道的緩存大小為256MB,這四個通道在FPGA的控制下根據需要實現任意組合;
存儲模塊將輸入的數據存入到NandFlash芯片中,其中多數個NandFlash芯片采用串行擴展和并行擴展相結合的方式組織起來,由一片FPGA實現對多數個NandFlash芯片的控制,一個記錄器由若干個存儲模塊組成;
底板模塊在總線布局上采用級聯方式,保證當前存儲模塊是后面存儲模塊的主控制器,使便于擴展記錄器的存儲容量,并且不會因為模塊的增加而加重控制總線的負擔;
電源模塊提供整個記錄器所需要的全部電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大容量固態電子記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數個NandFlash芯片,為128片,并行擴展總線為128bits。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大容量固態電子記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分發模塊用SDRAM作為緩存,采用FPGA控制SDRAM實現乒乓FIFO的功能,在一片FPGA內部集成了兩個SDRAM控制器,極大地節省了成本和功耗,能夠很好地滿足高速記錄器的要求。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大容量固態電子記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片FPGA內部集成了兩個SDRAM控制器,是一個協議轉換器;SDRAM控制器提供兩個接口:應用接口和SDRAM接口;SDRAM接口具有控制SDRAM所需要的全部控制信號,包括地址和數據總線,產生的時序遵循SDRAM的操作時序,實現了與SDRAM的無縫連接;應用接口提供了非常簡單的類似于操作SRAM的控制時序,通過該接口,SDRAM控制器獲取目的地址和數據內容,然后將它們轉換成為SDRAM的控制時序,實現向SDRAM寫入或讀出數據的目的;
同時,SDRAM控制器在不需要用戶介入的情況下實現了對SDRAM的自動刷新,防止數據的丟失。SDRAM控制器對SDRAM進行了協議封裝,并且由于其使用硬件描述語言實現,可以在不同類型的FPGA上進行移植和復制,極大地簡化了對SDRAM的控制,提高了效率。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大容量固態電子記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andFlash芯片遵循SD協議,每個芯片的物理接口由一根命令線和四根數據線組成,在FPGA內部集成了64個自主研發的SD控制器IP核,實現對64片NandFlash芯片的同時操作。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大容量固態電子記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FPGA內部集成了64個SD控制器IP核,通過這些IP核,控制程序可以實現對NandFlash芯片內部的存儲單元進行讀寫數據;
SD控制器是一個協議封裝器,它實現了SD協議規定的內容,能夠完成對SD卡的初始化、讀、寫和擦除操作;SD控制器提供兩個接口:應用接口和SD卡接口,通過應用接口,SD控制器獲取需要操作NandFlash的目的地址和數據內容,然后將它們轉換成為遵循SD協議的數據流,發送給NandFlash芯片,實現對數據的存取操作;SD控制器使用硬件描述語言編寫,在FPGA內部實現。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大容量固態電子記錄器,其特征在于,其記錄速度達到GB/s量級,記錄容量達到TB量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4307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眼科設備和眼科設備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光纖耦合連接器及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