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新型數字地震儀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42662.4 | 申請日: | 2010-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137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12 |
| 發明(設計)人: | 郭建;劉光鼎;羅維炳;宋祁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吉奧菲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V1/18 | 分類號: | G01V1/18;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本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11039 | 代理人: | 周自清 |
| 地址: | 100029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計算機網絡 新型 數字 地震儀 | ||
1.一種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新型數字地震儀,其特征在于硬件部分由包括下列八大單元組成:中央控制操作系統、根節點、主節點、基站、電源站、采集鏈、光纜、大線電纜;中央控制操作系統通過多條綁定的千兆網線與根節點連接;根節點通過多條光纜與主節點連接,并與激發控制器和輔助道連接;多個主節點之間用千兆光纜連接,形成數據傳輸主干網;主節點通過大線電纜連接基站;基站之間用百兆大線電纜連接,形成數據傳輸次干網;基站提供多個專用同步傳送接口連接采集鏈和電源站;采集鏈由多個采集站組成;電源站為采集鏈供電,實現電源遠供;基站具有電源站功能為采集鏈供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新型數字地震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操作系統置于儀器車上,是整個數字地震儀中軟件和硬件相結合的主要控制單元,硬件部分由計算機服務器、網絡交換機、客戶計算機終端、存儲設備、顯示設備和GPS模塊組成;網絡交換機連接存儲設備、顯示設備、GPS模塊、計算機服務器和客戶終端,計算機服務器再連接根接點。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新型數字地震儀,其特征在于中央控制操作系統實現下列功能:
1)人機交互:運行軟件系統,實現人機交互功能,滿足操作人員對采集系統的控制和管理;
2)排列控制:通過根節點實現對野外地面排列的控制和管理,包括野外部件的識別和檢測;
3)采集同步:通過根節點實現激發震源與采集系統的同步采集;
4)數據回收:通過根節點實現對野外地面部件采集數據的回收、預處理和存儲;
5)質量控制:通過繪圖儀和屏幕繪圖實現質量控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新型數字地震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根節點由高速數據交換模塊、控制模塊、激發源控制接口模塊、電源模塊、輔助道接口模塊和GPS模塊組成;高速數據交換模塊為8口千兆交換機模塊,4口為RJ45接口,提供兩條或四條綁定的千兆網線與中央控制操作系統連接,4口為光纜接口,提供2條或4條光纜接口與主節點MU和其它野外地面設備連接;控制模塊通過中央控制操作系統的指令實現控制高速數據交換模塊、激發源控制接口模塊和輔助道接口模塊;激發源控制接口模塊提供與激發源控制器的通信接口;電源模塊為各模塊提供電源支持。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新型數字地震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節點由高速數據交換模塊、控制模塊、電源模塊和GPS模塊組成;高速數據交換模塊為4口百兆/千兆交換機模塊,2口為千兆光纜接口,分別連接上一級主節點、根節點和下一級主節點,2口為百兆RJ45接口分別連接左右兩條大線電纜;控制模塊根據中央控制操作系統的指令控制高速數據交換模塊;電源模塊為各模塊提供電源支持。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新型數字地震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由數據交換模塊、控制模塊、電源模塊、數據接口模塊和GPS模塊組成;
數據交換模塊為PowerPC8313?CPU內置的2口百兆交換機模塊,為百兆RJ45接口,分別連接上一級基站、主節點和下一級基站;控制模塊選用PowerPC8313?CPU,根據中央控制操作系統的指令控制數據交換模塊和數據接口模塊;電源模塊為各模塊提供電源支持;數據接口模塊提供2或4個高速同步傳送接口連接采集鏈和電源站;GPS模塊連接控制模塊;
所述基站把12V電壓升壓48V為采集鏈供電,實現電源遠供,左右兩邊各供60~240個采集站;電源站把12V電壓升壓48V為采集鏈供電,實現電源遠供,一個電源站可以左右兩邊各供30~60個采集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新型數字地震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接口模塊為專用高速同步傳送接口由FPGA、晶振、通信隔離和鬼對供電變壓器等組成,FPGA和晶振提供通信支持,變壓器提供通信匹配和隔離,并作為鬼對供電變壓器實現遠程供電;所述接口相互串接組成數據傳輸通道,每個數據傳輸接口連接30~120個通道的數字檢波器,所以每個基站連接120~480個通道的數字檢波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吉奧菲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吉奧菲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42662.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