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42569.3 | 申請日: | 2010-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668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峰;王文奎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一和浦(北京)中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P1/04;A61K35/64;A61K35/37;A61K35/3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71北京市豐***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胃脘 中藥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藥的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窩處常發生疼痛為主的疾患。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癥狀,多見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神經宮能癥等病。導致胃脘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過度緊張、食無定時、吃飽后馬上工作或做運動、飲酒過多、吃辣過度、經常進食難消化的食物等。常伴隨打嗝、脹氣、惡心、嘔吐、腹瀉、胸悶等癥狀,嚴重影響健康和生活,近年臨床發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現代醫學針對臨床某一癥狀治療,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找不到合適的治療方法,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基于中醫治療胃脘痛的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原則,標本兼治,虛實并治,內外通調,緩急兼收,篩選出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活血通絡、養陰益胃的天然植物藥,根據中醫理論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極小的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的上述中藥組合物加入制備不同的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例如崩解劑、潤滑劑、黏合劑等以常規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的口服制劑,例如可以是:丸劑、膠囊劑、片劑、散劑、顆粒劑或口服液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什克服以上所述的缺憾,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成本低廉、幾乎無毒副作用的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途徑來實現的。
本發明的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主要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延胡索1~200份、炙乳香1~50份、炙沒藥1~50份、石菖蒲1~120份、枳實1~100份、枳殼?1~100份、香附1~120份、川楝子1~120份、零陵香1~100份、安息香1~100份、蘇合香1~100份、降香1~100份、陳皮1~300份、佛手1~150份、香櫞1~150份、大黃1~100份、萊菔子1~120份、木香1~100份、郁金1~120份、砂仁1~50份、草果1~30份、厚樸1~50份、干姜1~30份、吳茱萸1~50份、肉桂1~30份、丁香1~20份、薤白1~50份、九香蟲1~50份、神曲1~50份。
優選為:
延胡索150份、炙乳香10份、炙沒藥10份、石菖蒲60份、枳實50份、枳殼?30份、香附50份、川楝子50份、零陵香30份、安息香30份、蘇合香30份、降香30份、陳皮50份、佛手15份、香櫞15份、大黃10份、萊菔子20份、木香30份、郁金30份、砂仁15份、草果3份、厚樸15份、干姜15份、吳茱萸15份、肉桂10份、丁香1份、薤白15份、九香蟲10份、神曲15份。
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各組分的重量份用量還可以是:
雞內金1~50份、川芎1~100份、姜黃1~50份、當歸1~100份、白芍1~100份、穿山甲1~30份、三棱1~30份、莪術1~30份、桃仁1~30份、紅花1~30份、丹參1~30份、王不留行1~50份。
優選為:
雞內金15份、川芎30份、姜黃15份、當歸30份、白芍30份、穿山甲10份、三棱15份、莪術15份、桃仁10份、紅花10份、丹參15份、王不留行15份。
本發明的上述中藥組合物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例如崩解劑、潤滑劑、黏合劑等以常規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的口服制劑,例如可以是丸劑、膠囊劑、片劑、散劑、顆粒劑或口服液等。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基于中醫五臟陰陽辨證綱領的創新思路,結合泰一和浦創新理論體系“萬病歸宗理論”、“五臟陰陽辨證綱領”、“三維守恒調控法則”和臨床治療“雙合原則”作為指導,結合疾病發生、發展及轉變的規律,按照創新藥物體系進行分類,形成以“五臟基本功能調整、陰陽平衡協調方”為君,“五臟主要病機調整方”為臣,“重大疾病治療方”為佐,“臨床基本癥狀對癥治療方”為使的中藥成藥“創新藥物體系”。
本發明所用的中草藥原料藥均可從中醫藥店購得,其規格符合國家醫藥標準。
用法用量:本發明的用藥量取決于具體劑型,病人年齡、體重、健康狀況等因素。作為指導:內服:1)膠囊劑:每天三次,每次服2~5粒,每粒含藥量0.4克,溫水送服。2)片劑:每天三次,每次2~4片,每片含藥量0.5克,溫水送服。3)丸劑:每天三次,每次5克,溫水送服。4)顆粒劑:每天三次。每次5克,溫水送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一和浦(北京)中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泰一和浦(北京)中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4256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