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景觀格局分析中最佳粒度選取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42519.5 | 申請日: | 2010-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141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趙彥偉;于磊;汪思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9/00 | 分類號: | G06F1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875 北京市海淀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景觀 格局 分析 最佳 粒度 選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景觀生態分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融合景觀指數粒度效應分析、改進型數據損失評價和運算耗時分析的最佳粒度選取方法。
背景技術
景觀格局影響并決定著各種生態過程,關系到景觀內物種的豐度、分布及種群的生存及抗干擾能力,是景觀生態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定量化反映和表征景觀格局的方法中,景觀指數分析以其高度濃縮景觀格局信息,全面反映景觀格局結構組成和空間配置狀況的優勢,在景觀格局研究中得以廣泛應用。但現有的景觀格局分析程序多需要柵格數據作為數據源,在矢量數據柵格化過程中,存在一個可塑性面積單元問題(MAUP),即計算結果隨粒度(柵格大小)定義不同而不同。粒度選擇過大,細節易被忽略;粒度選擇過小,容易忽視總體規律,且增加額外工作量。因此,選擇合適的方法,選取最佳粒度對景觀分析的精度至關重要。
最佳粒度選取方法研究在國內外已有所開展。國外有學者利用空間統計分析及模型找尋最佳粒度;還有學者根據斑塊周長面積比值變化選擇最佳粒度。在國內,一些學者采用景觀指數粒度效應分析方法,通過分析不同指數的拐點選擇最佳粒度。還有學者則利用數據損失評價法,選取最佳粒度,但忽略了相鄰地類因轉換粒度變化導致屬性發生改變帶來的損失,精度受影響,且沒有考慮相對變化率,難以在不同指標之間比較。總體上看,上述方法均考慮了最佳粒度選取的某一方面要求,存在著選取方法單一,選取結果精度較差、可信度不高等問題。隨著對最佳粒度認識的深入,及景觀格局分析對精度要求的不斷提高,亟需開發最佳粒度選取方法。但經廣泛檢索中國、歐盟、美國等專利機構均未發現相關專利。
由此可見,開發一種綜合全面、科學準確、操作性強的最佳粒度選取方法,對區域景觀生態格局分析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目前最佳粒度選取方法單一、選取結果可信度不高、操作性不強等問題,在充分考慮最佳粒度的基本要求,在對傳統數據損失評價方法進行改進的基礎上,提出了融合景觀指數粒度效應分析、改進型數據損失評價和運算耗時分析三種方法的最佳粒度選取方法。具體流程見附圖1。
本發明的特征在于融合景觀指數粒度效應分析、改進型數據損失評價和運算耗時分析方法,提出了綜合系統的最佳粒度分析方法,以實現最佳粒度選取的三個要求:有效反映景觀格局、數據損失最小、運算耗時較小。其中景觀指數粒度效應分析保證在所選粒度域內,景觀指標能夠對研究區景觀格局進行有效反映;經改進的數據損失評價可保證所選粒度在柵格化過程中,數據相對損失較小;而運算耗時分析則從提高工作效率角度對粒度進行篩選;以此為基礎,對三者計算出的適宜粒度域取交集,得出滿足三個要求的粒度,即為最佳粒度。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綜合全面、精確度高的景觀格局分析中的最佳粒度選取方法,以解決現有的最佳粒度選取方法的不足,與現有方法相比,本發明專利具有以下優點:
(1)綜合全面:本發明綜合了景觀指數粒度效用分析、數據損失評價和運算耗時分析三種不同的方法,分別解決粒度選取所要求的景觀指標對景觀表征的有效性、信息損失、工作效率等三個方面問題,較以往相對單一的方法更加綜合全面。
(2)科學準確:本發明針對最大面積值法在矢量數據柵格化過程中的數據損失問題,綜合考慮相鄰地類因轉換粒度變化導致屬性發生改變帶來的損失,改進了以前應用較多的數據損失評價方法,將不同地類的數據損失取絕對值然后加和,得到景觀整體的數據損失,提出了相對損失計算公式及對應的適宜粒度域選取標準。在此基礎上,針對三個方面標準的交集,最終確定最佳粒度,全面保障選取粒度的準確性。
(3)操作性強:本發明流程明確,運算公式科學,選取標準統一,選取指標規范統一,輔助軟件包括ArcGIS、Fragstats3.3和Excel等,易于獲取與操作,以上保證了本發明較強的可操作性。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最佳粒度選取方法示意圖。
附圖2~7為實施例1中對粒度變化敏感且具有明顯粒度拐點的指數。
附圖8~9為實施例1中面積和周長相對損失情況。
附圖10為實施例1中運算耗時分析結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可通過下述包括三個步驟的技術方案實現:
1、矢量數據柵格化
以TM影像分辨率30m為起點,一定粒度范圍為間隔(粒度間隔可任意選擇,一般10m,20m或30m間隔較為常用),在ArcGIS平臺的支持下,采用最大面積值法(RMA)將研究區土地利用矢量數據柵格化。
2、分別采用景觀指數粒度效應分析、改進型數據損失評價和運算耗時分析選取各自適宜粒度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師范大學,未經北京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4251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F 電數字數據處理
G06F19-00 專門適用于特定應用的數字計算或數據處理的設備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學,即計算分子生物學中的遺傳或蛋白質相關的數據處理方法或系統
G06F19-12 ..用于系統生物學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動態模型,遺傳基因管理網絡,蛋白質交互作用網絡或新陳代謝作用網絡
G06F19-14 ..用于發展或進化的,例如:進化的保存區域決定或進化樹結構
G06F19-16 ..用于分子結構的,例如:結構排序,結構或功能關系,蛋白質折疊,結構域拓撲,用結構數據的藥靶,涉及二維或三維結構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組學或蛋白質組學的,例如:基因型–表型關聯,不均衡連接,種群遺傳學,結合位置鑒定,變異發生,基因型或染色體組的注釋,蛋白質相互作用或蛋白質核酸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