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太陽能海水淡化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42284.X | 申請日: | 2010-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921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陳志強;何洪舟;戴紹異 | 申請(專利權)人: | 集美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14 | 分類號: | C02F1/14;C02F103/08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華 |
| 地址: | 361021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太陽能 海水 淡化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海水淡化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太陽能海水 淡化系統。
背景技術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不可替代的寶貴自然資源,但隨著人類 文明不斷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水資源短缺已成為21世紀人類面臨 的重大問題。我國水資源形勢更加不容樂觀,作為世界上13個貧水 國之一,人均水資源年占有量只相當于世界平均值的1/4,缺水城市 占全國城市的2/3。中國工程院發布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 研究綜合報告》指出,到2030年前后,當我國人口增至16億時將 出現用水高峰,用水總量為7000億~8000億m,人均綜合用水量為 400~500m,接近國際用水緊張的標準,而全國實際可利用,水資源量 為8000億~9000億m,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極限。
地球上的海水資源非常豐富,97%的水都在海洋里,而其中蘊含 著大量的淡水。發展海水淡化事業,向海洋索取淡水已經成為世界各 國的共同發展趨勢。我國是海洋大國,海岸線總長32647km,且沿 海和中西部地區擁有極為豐富的地下苦咸水資源。在地下取水和跨區 域調水受到越來越多條件限制的情況下,開發利用海水和苦咸水資 源,進行海水(苦咸水)淡化,是解決我國淡水緊缺的重要戰略途徑。
目前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不能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制約因素是 系統成本高,淡水產量低。傳統太陽能蒸餾器產水量過低主要有3點 原因:一是水蒸汽的汽化潛熱未被重新利用;二是傳統太陽能蒸餾 器中自然對流的換熱模式大大限制了蒸餾器熱性能的提高;三是待 蒸發的海水熱容量太大,限制了運行溫度的提高,從而減弱了蒸發的 驅動力。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即太陽能多級閃蒸技 術(MSF),利用了多個低壓空間形成閃蒸室,讓海水在較低溫度下 進行蒸發,大大降低了系統運行溫度,提高了淡化水產量。但多級閃 蒸技術需要多級抽氣機和多個水泵不間斷工作,整個系統比較復雜, 投資與運行成本很高,可靠性也比較差。同時多級閃蒸技術主要利用 管道對流換熱,受管道換熱面積限制,淡水生成量也受到限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量利用率高、淡化水產量高、結構 簡潔、操作方便新型太陽能海水淡化系統,以適合于建設大型的太陽 能海水淡化工程的需要。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本發明是一種新型太陽能海水淡化系統,它主要由聚光反射槽、 海水淡化裝置、循環水箱組成;所述的聚光反射槽主要由半圓弧形的 反射面和底層構成,在反射面和底層之間形成空心夾層,空心夾層的 內部空間構成可過水或儲水的腔體,在該腔體上設有可引入海水的進 水口和與海水淡化裝置相連通的出水口;所述的海水淡化裝置安裝在 半圓弧形的反射面的正中間并通過管道與聚光反射槽的空心夾層連 通,循環水箱與海水淡化裝置管路連接。
所述的反射面由表層的反射鏡組和吸熱板上下緊密布置構成,所 述的底層由絕熱材料制成的保溫層。
所述的海水淡化裝置布置在地平面上,聚光反射槽和循環水箱布 置在地平面下。
所述的海水淡化裝置主要由海水加熱槽、冷卻罩、保溫罩組成; 所述的冷卻罩和保溫罩呈半圓弧形,它們依次覆蓋在海水加熱槽的敞 開端,冷卻罩和保溫罩的兩下端緣水平向內延伸至海水加熱槽的兩外 側壁上,在冷卻罩與海水加熱槽之間形成一個內封閉空間,且冷卻罩 兩下端緣水平向內延伸段構成淡水收集槽;在冷卻罩和保溫罩之間形 成一個外封閉空間并構成匯水槽,匯水槽底部設有出水口。
所述的海水加熱槽為U形槽,其兩側面為豎直面,底面為弧形面, 底面的弧度與聚光反射槽反射面的弧度一致,底面和兩外露側面是黑 度大的太陽能吸收面,U形槽內嵌側面是由絕熱材料制成的保溫面, 槽內設置水位調節器(圖中未表示)。
所述的冷卻罩為導熱材料制成的薄層,冷卻罩內壁為刨光面,外 壁為布滿凸點的粗糙面,冷卻罩頂部設置了凹槽,保溫罩為絕熱材料 制成的保溫層,保溫罩頂部設有進水口,該進水口通往冷卻罩頂部凹 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集美大學,未經集美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4228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