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物脫氮劑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42220.X | 申請日: | 2010-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515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06 |
| 發明(設計)人: | 賈源賓;王濤;和金周;洪秀娟;竇潔;周長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曜動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藥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02F3/34;C12R1/125;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孫立冰 |
| 地址: | 210028 江蘇省南京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脫氮劑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生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脫氮生物學活性的細菌、培養該細菌的方法,以該菌為主要組成成分的生物脫氮劑的制備,及其在降解水體氮素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氮素循環是自然界中最為重要的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組成之一。然而,氮肥的使用及高密度水產養殖的發展,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在水產養殖中,因氮磷元素含量過高而造成的富營養化情況頻繁出現,除使水質惡化及破壞其中的生物平衡外,其中的氨氮和亞硝態氮對養殖動物具有較強毒性,特別是氨氮(NH4+-N),它能直接或間接影響著魚類的生長和繁殖乃至死亡。一方面它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構成它們生命的蛋白質,增加浮游生物量,為魚類提供更豐富的營養餌料。另一方面它對魚類及其他水生動物有毒性,它能破壞鰓組織,并滲進血液中,降低血液載氧能力,使呼吸機能下降。水中氨氮的來源,除了人工施肥外,主要是蛋白質分解的最終產物,由其造成的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甚至死亡現象已多見報道[ANTONIO?T,CARLOS?M,MANUEL?P?M,et?a1.Environmental?impactsof?intensive?aquaculture?in?marine?water[J].Wat?Res,2000,34(1):334-342]。如在對蝦養殖中,蝦池中氨氮含量超過0.10mg/L時,對蝦就會中毒,且不易搶救。傳統上。為減少氨氮污染帶來的危害,人們開始研究采用生物處理法,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穩定塘法,但這些傳統方法存在或伴有污泥產生、反應啟動慢、出水水質不穩定等問題,后又采用固定化光合細菌來進行脫氮處理。人們曾利用硝化菌群除氮,但是硝化作用的終產物是硝酸鹽,會破壞生物圈氮素的平衡且該產物能誘發人類的高鐵血紅蛋白癥。經典脫氮工藝主要由氨化、硝化反應器和反硝化反應器組成,但由于在魚蝦養殖過程中必須充氧來保證水中的溶解氧量,那么厭氧反硝化細菌的脫氮作用也不能得到充分發揮,效果不理想。
與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相比,脫氨枯草芽孢桿菌菌株的出現可以使生物脫氮在同一反應器中完成,實現真正意義上對氨氮的降解。目前,關于利用枯草芽孢桿菌實現的生物脫氮已經有成功應用的報道。Gupta等[Gupta?AB,Gupta?SK.Simultaneous?Carbon?and?NitrogenRemoval?in?a?Mixed?Culture?Aerobic?RBC?Biofilm[J].Wat?Res,1999,33(2):555-561.]用含有Thiosphaera?pantotropha(現更名為Paracoccus?denitrificans)的生物轉盤處理不同濃度的生活污水。利用枯草芽孢桿菌發展脫氨氮技術具有以下優點:第一、對氨氮的降解不需要經過硝化反硝化過程,可以大大降低對水體的二次污染;第二、枯草芽孢桿菌菌種單一,對動植物無害,生產成本低廉,產品質量穩定;第三、枯草芽孢桿菌對環境中亞硝態氮也有一定的降解能力;第四、枯草芽孢桿菌為好氧菌,方便在養殖水體中應用。
枯草芽孢桿菌除了對氨氮有較好的脫除能力外,還能產生大量的胞外酶類,從而大量消耗池塘中的殘餌和動物排泄物等大分子有機質。大分子有機質被分解為小分子有機酸、氨基酸等物質,能為水體中光合細菌、藻類以及其它浮游生物提供營養,客觀上促進了微生態環境的穩定;枯草芽孢桿菌還可使水生動物的腸道pH降低,產生較強活性的蛋白酶和淀粉酶,促進水生動物的消化;此外,枯草芽孢桿菌定植在目標動物腸道中,經生物奪氧作用,能抑制病原菌的滋生以及提高動物的免疫力,最終預防疾病的發生,達到促進目標動物生長和提高飼料轉化率、防病和促進生長起重要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曜動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藥科大學,未經南京曜動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藥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4222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