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個人健康檢測系統及檢測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40001.8 | 申請日: | 2010-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498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06 |
| 發明(設計)人: | 劉廣義;王旻杰;王單;王勇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東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00 | 分類號: | A61B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專利事務所 51215 | 代理人: | 劉勛 |
| 地址: | 61004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個人 健康 檢測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技術。
背景技術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這已成為了當今世界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老年人由于各項生理機能退化,健康狀況普遍不佳,往往身患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預計到205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占人口總數的30%,醫療資源遠遠不能滿足人口老齡化的需要。另外,現在我國有為數不少的青、中年人處于亞健康狀態,人們在探求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健康監護和健康管理,但缺乏有效的個人健康監測手段。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方便、全面的對個人健康狀況進行監測的個人健康檢測系統。
本發明解決所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個人健康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部分:
心率檢測單元,包括心率檢測模塊和與之連接的第一短距離通信模塊;
心電檢測單元,包括心電檢測模塊和與之連接的第二短距離通信模塊;
腕帶式集成檢測單元,包括分別和第三短距離無線通信模塊連接的體溫檢測模塊、血壓檢測模塊、血氧檢測模塊、血糖檢測模塊;
數據處理單元,包括分別與存儲器、遠距離無線通信模塊、第四短距離無線通信模塊連接的處理器;
所述心率檢測單元、心電檢測單元分別通過各自的短距離通信模塊與數據處理單元連接,腕帶式集成檢測單元通過第三短距離無線通信模塊和數據處理單元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心率檢測單元的第一短距離通信模塊為無線短距離通信模塊,心電檢測單元的第二短距離通信模塊為有線通信模塊,心電檢測單元和數據處理單元為一體化結構。
所述心電檢測單元的第二短距離通信模塊為無線短距離通信模塊,心率檢測單元的第一短距離通信模塊為有線通信模塊,心率檢測單元和數據處理單元為一體化結構。
或者,所述數據處理單元的遠距離通信模塊為基于ARM或移動互聯網的移動通信模塊。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個人健康檢測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a、檢測心率、心電和血壓參數;
b、若心率、心電或者血壓參數出現異常,則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向遠程監控中心發送報警信息,并進入步驟c;
c、在本地產生低強度報警提示信息;若收到干涉則關閉本地報警,若在預定時長內未得到干涉則發出高強度報警信號。
所述報警信號為包含了緊急救護提示信息的音頻報警信號。
或者所述報警信號包括通過顯示屏顯示的緊急救護提示信息。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夠全面的實時檢測使用者的健康狀態并加以存儲,還能通過遠程無線數據通信和監控中心連接,對于偶發性、隱藏性較強的異常狀況可以準確捕捉。例如,間歇性的心率異常往往預示著心臟疾患,而其并非確定可以在醫院的短暫檢測時間內體現,本發明的隨身便攜特點可以長時間加以檢測,提高了準確性。另一方面,對于突發性的疾病,本發明可以及時在本地報警并向遠程監控中心報告,有利于及時搶救。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
實施例1
本實施例包括下述部分:
心率檢測單元,包括心率檢測模塊和與之連接的第一短距離通信模塊;心率檢測單元采用低功耗無線心率發射器,可設置在人體胸部或手臂上,用于持續檢測和采集心率數據并發送給數據處理單元;
心電檢測單元,包括心電檢測模塊和與之連接的第二短距離通信模塊;心電檢測單元采用無線多通道心電記錄器,可設置為掛于人體頸部或戴于腰間;
腕帶式集成檢測單元,包括分別和第三短距離無線通信模塊連接的體溫檢測模塊、血壓檢測模塊、血氧檢測模塊、血糖檢測模塊;其設置有用于維系在人體手腕部的腕帶;
數據處理單元,包括分別與存儲器、遠距離無線通信模塊、第四短距離無線通信模塊連接的處理器;所述第四短距離無線通信模塊用于與各個分離的檢測單元建立無線通信連接;存儲器用于保存檢測到的各項參數,一方面作為遠程傳輸的緩存,也便于數據匯集。
所述心率檢測單元和數據處理單元為一體化設置,此時,心率檢測單元的短距離通信單元為有線方式,可以簡化為電路直連;心電檢測單元通過藍牙等短距離無線通信模塊與數據處理單元建立通信連接,腕帶式集成檢測單元通過藍牙等短距離無線通信模塊和數據處理單元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東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四川東林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4000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