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城市河流水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系統無效
申請號: | 201010136793.1 | 申請日: | 2010-03-31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117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25 |
發明(設計)人: | 楊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欣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5F9/04;B09B3/00;C02F3/28;C02F3/32;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400037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城市 河流 水域 生態環境 綜合治理 系統 | ||
1.城市河流水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系統
該系統由污水生態平衡處理系統、固廢處理系統兩大部分組成,其技術特征是:
●處理系統的主體建筑采用廢固處理建筑、污水處理建筑上下重疊結構,充分利用結構高差有機解決潛流沉淀池中的沉淀的泵吸、發酵池中液渣虹吸;
●潛流沉淀池與厭氧發酵池采用垂直通氣管道(8)連接,該通氣管道有兩個作用,一是潛流沉淀池產生的溫室氣體由此通道進入厭氧發酵池貯氣腔后經沼氣通氣管進入沼氣凈化處理裝置生產氣體能源,二是當厭氧發酵池中液體過量時利用該通氣管將液體溢排于潛流沉淀中;
●廢渣干化池廢渣的干化處理是渣池液體經過濾池(28)進入菌液池后菌液泵(31)泵吸的同時關閉渣液虹吸閥(26);
●密閉式潛流沉淀池解決了溫室氣體自然泄放的大氣污染問題;
●潛流過濾池無地表冒水上滲過濾方式減輕了溫室氣體自然泄放程度,充分發揮植被系根對潛流污水有機物的過濾及植物吸收作用;
●截流暴氧溝作為潛流過濾池的周邊水帶在向浸潤式潛流過濾帶均衡分流的同時也有對水中殘留有機物進行氧化處理的作用,溝中生長的微生物、植物也發揮了對水的生物轉化處理作用。
●浸潤式潛流過濾帶的潛流和冒水處理方式充分利用了土壤、植被對水進行精細過濾及植被生態吸收的轉化處理。
●過濾堤的過濾結構基本消除了水引性沉淀在蓄水湖發生。
●固體垃圾進行分選和粉碎后與菌液攪拌混合,利用物質的密度差別在比重分離腔進行比重分離,分離后垃圾有機混懸物由進料送入厭氧發酵池。
●厭氧發酵池下部設置的漏篩式隔斷阻斷發酵池中固體及類固體下沉池底,垃圾經厭氧生物轉化形成漿液通過隔斷下沉至渣液腔后由虹吸管虹吸至廢渣干化池干化處理后清除。
●渣液虹吸閥、渣液泵除有清除池渣的功能外,還具備調控厭氧發酵池物質密度功能;當池溫偏低,需要升溫時,同時開啟渣液虹吸閥、渣液泵,抽取厭氧發酵池中的液體,提高厭氧發酵池物質密度,提升厭氧發酵池溫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技術內容的建筑結構特征是:
●在潛流沉淀池底部設置積淤坑,坑中積淤利用除淤泵及相關管道泵吸至厭氧發酵池進行厭氧發酵處理。
●上滲過濾出水溝隔斷的設置及溝的上滲過濾出水方式確保了沉淀的氣密性和出水質量。
●分流暗溝溝沿(隔斷A)的上阻水下過水結構及截水暴氧溝溝沿(隔斷B)的上過水下阻水結構是上滲過濾方式的特有設計方式。
●浸潤式潛流過濾帶中的潛流溝下部用塊石,中部用碎石,上部用種植土填充,該結構設計目的是保證潛流溝有良好的過水性;潛流溝與潛流溝之間為過水性較差的粘土帶,粘土帶的阻水性保證水流在浸潤式潛流過濾帶流動時的冒水暴氧效果。
●厭氧發酵池進料管道從比重分離腔至進料口傾斜安裝,進料口安裝進料控制閥,控制閥關閉時依靠傾斜安裝的進料管道積水水封,以此保證厭氧發酵池的密封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欣,未經楊欣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3679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耐酸復相陶瓷涂層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儲罐用鋼制網殼的吊裝設備及吊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