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鄉土植物進行半風化石質邊坡綠化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35991.6 | 申請日: | 2010-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999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發國;劉東明;陳紅鋒;邢福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
| 主分類號: | E02D17/20 | 分類號: | E02D17/20;A01G23/00;A01G23/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科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余炳和 |
| 地址: | 51065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鄉土 植物 進行 風化 石質邊坡 綠化 方法 | ||
1.一種利用鄉土植物進行半風化石質邊坡綠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將半風化石質邊坡坡面清理、平整,清除坡面浮石、浮根,然后在坡面鉆孔,孔深8-12cm,直徑8-12cm,孔與孔之間的間距為35-40cm,在春季2-5月份,采挖鄉土灌草植物,將挖取的植株摘除頂部的葉片或羽片后,移植到邊坡上的孔洞內,加土填平壓緊,常規維護;
b)然后將土和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的種子,按質量比3~5∶1混合,均勻撒在邊坡上,使每平方米撒有8-12粒馬尾松種子,常規維護;
c)在邊坡周圍、截水溝周圍,移植高度為35-50cm的鄉土灌木或者喬木樹種,常規維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鄉土植物進行半風化石質邊坡綠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孔中移植鄉土灌草植物前,在孔洞內施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鄉土植物進行半風化石質邊坡綠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挖鄉土灌草植物,每株挖取時保留根部土壤的直徑為15-20cm。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利用鄉土植物進行半風化石質邊坡綠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鄉土灌草植物為芒箕(Dicranopteris?pedata)、芒草(Miscanthus?sinensis)和棕葉蘆(Thysanolaena?maxima),所述的鄉土灌木或者喬木樹種為鹽膚木(Rhus?chinensis)、木荷(Schima?superba)、浙江潤楠(Machilus?chekiangensis)、九節(Psychotria?asiatica)、東方紫金牛(Ardisia?elliptica)和網脈山龍眼(Helicia?reticulat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未經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3599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