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蝸輪蝸桿裝置的潤滑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34909.8 | 申請日: | 2010-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071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05 |
| 發明(設計)人: | 金寶鈿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達嶼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4 | 分類號: | F16H57/04;F16H1/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專利事務所 31127 | 代理人: | 吳干權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張江***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蝸輪 蝸桿 裝置 潤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創造涉及潤滑裝置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蝸輪蝸桿裝置的潤滑裝置。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現有的應用在冶金粉末的壓機的潤滑裝置結構都是限制防護蓋是由多片組合而成,存在防護漏洞,塵埃與雜物容易進入蝸輪腔室,容易產生事故,而且防護蓋多層結構成本較高,制作工藝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新穎的防護蓋與下轉盤一起轉動的蝸輪蝸桿裝置的潤滑裝置。
實現上述目的的方案是:一種蝸輪蝸桿裝置的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防護架支座連接支持座,防護架支座的左側連接蝸輪左半罩,防護架支座的右側連接蝸輪右半罩,所述的蝸輪左半罩與右半罩覆蓋整個蝸輪的側面,蝸輪頂部設有頂盤,所述的頂盤由左半罩與右半罩支撐,頂盤頂部設有防護蓋,所述的防護蓋連接下轉盤,防護蓋與下轉盤一起轉動,蝸輪接油盤連接防護架支座,回油池固定在立柱上,回油池的下部設有回油管接頭與回油管,進油管一端與卡套式端直角管接頭連接,另一端與油泵連接,從油泵打出的潤滑油,經過進油管與卡套式端直角管接頭進入蝸桿腔室,蝸桿與蝸輪嚙合,潤滑油從蝸桿齒面沾到了蝸輪齒面,并順著蝸輪齒面滴入7蝸輪接油盤,流入回油池,最后進入油箱;
防護架支座采用內六角螺釘固定在支持座上;
所述的并用接油盤采用角鐵與圓柱頭內六角螺釘固定在防護架支座上。
本發明創造同現有的技術相比結構合理,防護蓋與頂盤和下轉盤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具有很好的防護左右,塵埃與雜物不易進入蝸輪腔室,制作簡單,節約成本,減少事故的發生,使機械美觀又實用,值得推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指定圖1為摘要附圖。
參見圖1:1為圓柱頭內六角螺釘,2為防護蓋,3為頂盤,4為蝸輪左半罩,5為防護架支座,6為蝸輪接油盤,7為回油管,8為回油管接頭,9為回油池,10為蝸桿,11為卡套式端直角管接頭,12為進油管,13為下轉盤,14為蝸輪;圖2:21為蝸輪右半罩。
[具體實施例]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種制造技術和裝配技術對本專業的人員來說是非常清楚的。
參見圖1和圖2所示,一種蝸輪蝸桿裝置的潤滑裝置,防護架支座連接支持座,防護架支座采用內六角螺釘固定在支持座上,防護架支座的左側連接蝸輪左半罩,防護架支座的右側連接蝸輪右半罩,所述的蝸輪左半罩與右半罩覆蓋整個蝸輪的側面,蝸輪頂部設有頂盤,所述的頂盤由左半罩與右半罩支撐,頂盤頂部設有防護蓋,所述的防護蓋連接下轉盤,防護蓋與下轉盤一起轉動,蝸輪接油盤連接防護架支座,所述的并用接油盤采用角鐵與圓柱頭內六角螺釘固定在防護架支座上,回油池固定在立柱上,回油池的下部設有回油管接頭與回油管,進油管一端與卡套式端直角管接頭連接,另一端與油泵連接,從油泵打出的潤滑油,經過進油管與卡套式端直角管接頭進入蝸桿腔室,蝸桿與蝸輪嚙合,潤滑油從蝸桿齒面沾到了蝸輪齒面,并順著蝸輪齒面滴入7蝸輪接油盤,流入回油池,最后進入油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達嶼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達嶼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3490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