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純電動汽車的底盤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34396.0 | 申請日: | 2010-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058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05 |
| 發明(設計)人: | 裘宇朝 | 申請(專利權)人: | 裘宇朝 |
| 主分類號: | B62D21/02 | 分類號: | B62D21/02;B60K1/00;B60K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13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汽車 底盤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純電動汽車(例如純電動農用車、商用車、乘用車等)的底盤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燃油汽車對環境的污染以及國際石油價格的不斷攀高,各汽車生產廠家均加大了新能源動力車的研究步伐,特別是純電動汽車,已成為國內外汽車企業努力研究的方向。
但由于受蓄電池技術發展水平的限制,現有純電動汽車均存在續航里程不遠的問題,為了克服這種缺陷,人們想方設法在車載動力電池以及充電結構上大做文章,卻很少考慮到對車輛本身的布局進行優化來達到提高續航里程的目的,從而導致現有純電動汽車在結構設計方面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
例如,作為提供動力的電池分別安裝在底盤大梁的前端和兩外側,一方面使得電池容易被偷或被撞,給用戶造成經濟損失,另一方面也導致布線錯綜復雜而造成電量損耗,進一步加劇了續航里程不遠的缺陷。
又如,驅動方式上采用后驅動以及驅動電機前置式結構,即驅動電機靠近底盤前部設置,驅動電機依次通過變速箱、傳動軸和后橋包來驅動后橋。由于驅動電機與后橋距離太遠,所以中間的傳動環節較多,一來容易出現機械傳輸故障,增加維修成本和維修次數;二來也造成了能量傳輸的無功消耗過多,使得驅動電機的傳輸效率不高,能量浪費嚴重;再者也使得整車重量重以及底盤前、后配重不均勻等。這些因素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布局合理、載荷均勻、節能減耗的底盤結構,以提高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及安全性能。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純電動汽車的底盤結構,包括前橋、后橋、車梁總成以及安裝在車梁總成上的電池組、DC轉換器、驅動裝置,所述車梁總成包括兩根縱向大梁和將該兩根縱向大梁連接為一體的若干橫梁,所述電池組和驅動裝置均安裝在兩根縱向大梁的內側,其中,驅動裝置靠近后橋設置并用于驅動后橋,電池組安裝在驅動裝置與前橋之間。
相對于所述后橋或驅動裝置,所述電池組更偏向于所述前橋設置。
所述電池組左右居中地設置在所述兩根縱向大梁之間,并固設在相應位置的橫梁上。
所述電池組由若干個沿所述縱向大梁長度方向并排排列且間距在10~15mm的電池構成。
所述電池組僅有1/3~1/6的部位于所述縱向大梁縱向中心線的后端位置。
所述驅動裝置設置在所述后橋的前端,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控制器、電機和減速箱,其中,電機平行于后橋設置,電機控制器設于電機的上方,電機經減速箱與后橋傳動連接。
所述電機離所述后橋的垂線距離小于所述電機離所述電池組的垂線距離,且所述電機的軸心線高于所述后橋的軸心線。
所述DC轉換器安裝在所述電機控制器的一側。
所述前、后橋上分別安裝有前、后橋減振器以及前、后橋鋼板彈簧。
所述橫梁總成的前端安裝有前輪轉向機構,所述橫梁總成的后端固設有備胎架。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
首先,通過將電池組集中設置在底盤兩縱向大梁的內側,一方面能對電池組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防止被偷及被撞,增加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能簡化線路的布設,避免電量的損耗。
其次,驅動裝置的后置使得電機到后橋之間的中間傳動環節得到簡化,從而可以有效遏止機械傳輸的無功消耗和傳輸故障,進而提高驅動電機的傳輸效率及傳輸的可靠性,同時也可以減輕整車重量,使電能得到合理利用。
再次,驅動裝置的后置、電池組的內置以及其他構件的合理布置,使得底盤前、后荷載均勻,四輪正負不超過20kg。
最后,通過對底盤結構如上所述的諸多優化,使得純電動汽車可以最大化、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電池組的電能,提高車輛的續航里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純電動汽車底盤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裘宇朝,未經裘宇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3439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