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臭節水便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33882.0 | 申請日: | 2010-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060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8 |
| 發明(設計)人: | 付文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付文生 |
| 主分類號: | E03D11/10 | 分類號: | E03D11/10;E03D5/10 |
| 代理公司: | 鄭州紅元帥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徐皂蘭 |
| 地址: | 463000 河南省駐馬***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節水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便器,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無臭節水便器。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水資源的緊缺,市場上出現了許多節水便器;專利號為“02232029.6”、發明名稱為“自粘膜自動封閉式節水便器”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節水便器,該便器采用直排式結構,無需返水彎,具有結構簡單、制造容易、成本低廉、無跑冒滴漏現象、利于節約用水、無結垢、無堵塞、無澎濺等優點,但在近幾年的試用與研究中發現,其仍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使用前便器盆腔干澀,使用中,致使便器盆腔易汲吸污液,進而導致便器盆腔易存留異味;2、由于便器盆腔干澀,易吸粘污物,不利于沖洗,浪費水;3、自粘膜在特殊情況下封閉不穩定,有間斷,致使便器偶爾返臭氣。
為此,人們一直在尋求一種適于實用的技術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不汲吸污液、吸粘污物、不存臭、不返臭、易沖洗、利節水、環保衛生的無臭節水便器。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無臭節水便器,包括便器,所述便器的盆腔內安裝有微型噴頭,所述微型噴頭的進水端連接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上安裝有微水閥。
基于上述,所述進水管上安裝有微水調節閥,所述微水調節閥設置在所述微水閥與所述微型噴頭之間。
基于上述,所述微型噴頭是自動旋轉噴頭。
基于上述,所述微水閥是機械式閥門或電磁閥門。
基于上述,所述便器設置有水圈,所述水圈的進水口連接有水管,所述水管上安裝有大水閥,所述大水閥是機械式閥門或電磁閥門。
基于上述,所述便器是直排式便器,所述直排式便器的排污口內安裝有膜封隔氣裝置,所述膜封隔氣裝置包括有喇叭筒、自粘膜筒和彈性收縮套筒,其中,所述自粘膜筒的一端和所述彈性收縮套筒的一端分別套設在所述喇叭筒下口外沿,所述彈性收縮套筒裹套在所述自粘膜筒外面。
基于上述,所述膜封隔氣裝置還包括有緊固簧圈,所述喇叭筒的下口外沿設置有環狀凹槽,所述自粘膜筒的一端和所述彈性收縮套筒的一端分別套設在所述喇叭筒的環狀凹槽上,所述緊固簧圈套設在所述彈性收縮套筒外面,所述緊固簧圈箍設在所述喇叭筒的環狀凹槽內。
基于上述,所述彈性收縮套筒是具有一定收縮力的下口常閉的套筒。
基于上述,所述自粘膜筒是具有自粘性的薄膜筒。
基于上述,所述便器的盆腔呈漏斗狀。
本發明相對現有技術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具體說,該無臭節水便器不僅具有結構簡單、制造容易、成本低廉、無跑冒滴漏現象、利于節約用水、無結垢、無堵塞、無澎濺等優點;而且,該便器所采用的微型噴頭使得便器盆腔不汲吸污液和不吸粘污物,進而使之不再存留異味,并易于沖洗,利于節水;該便器所采用的膜封隔氣裝置使得自粘膜封閉穩定、持續、無間斷,便器不再有返臭;該便器無需水箱和返水彎,且盆腔呈漏斗狀,具有不汲吸污液和不吸粘污物、不存臭、永無異味、易沖洗、利節水、垂直排污、無間斷阻隔臭氣、環保衛生的優點;
一般情況下,采用該便器,每小便一次僅用水0.2~0.25L,大便一次僅用水0.25~2.5L。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坐便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所述膜封隔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所述蹲便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無臭節水坐便器,包括直排式便器,所述便器16的盆腔呈漏斗狀,所述便器16設置有水圈20,所述便器16的盆腔內安裝有微型噴頭7,所述微型噴頭7的進水端連接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上安裝有微水閥10和微水調節閥8,所述微水調節閥8設置在所述微水閥10與所述微型噴頭7之間;根據用戶水壓,可通過微水調節閥8進行微小水流調整;所述水圈20的進水口18連接有水管,所述水管上安裝有大水閥13;
具體的說,所述微水閥10的進水口通過進水管11連接水網供水管15,所述微水閥10的出水口通過進水管9連接微水調節閥8,所述微水調節閥8連接微型噴頭7;所述大水閥13的進水口通過水管14連接水網供水管15,所述大水閥13的出水口通過水管12連接水圈20的進水口18。
基于上述,所述便器的排污口19內安裝有膜封隔氣裝置6;
所述膜封隔氣裝置6包括有喇叭筒4、自粘膜筒2和彈性收縮套筒1,其中,所述自粘膜筒2的一端和所述彈性收縮套筒1的一端分別套設在所述喇叭筒4下口端外側,所述彈性收縮套筒1裹設在所述自粘膜筒2外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付文生,未經付文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3388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