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常減壓蒸餾塔頂瓦斯氣匯流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30401.0 | 申請日: | 2010-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985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嚴超宇;劉艷升;曹睿;劉擁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 主分類號: | C10G7/00 | 分類號: | C10G7/00;F04F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減壓蒸餾 塔頂 瓦斯 匯流 方法 裝置 | ||
1.一種將氣體射流引射原理用于煉油廠初餾塔和常壓塔頂正壓力 瓦斯氣與減壓塔頂微正壓、小流量瓦斯氣的匯流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由初餾塔和常壓塔混合瓦斯罐分離出的正壓瓦斯氣體充當引射 介質,經初、常頂氣管線(1)進入匯流器(3)的引射介質入口管(5),再經 匯流器噴嘴(6)噴出后產生流速較高且形成縮脈的流股,縮脈處成為具 有高抽吸能力的位置;
②由減壓塔頂瓦斯罐分離出的微正壓瓦斯氣體為待引射介質,在引 射介質的抽吸作用下,經減頂氣管線(2),從匯流器(3)的待引射介質吸 入管(8)進入吸入室(7);
③進入匯流器吸入室(7)的待引射氣體在引射氣體的縮脈處被卷吸 進入引射氣流,兩股氣體經噴嘴后的錐形漸擴段(10)、混合管(11)充分 混合、擴壓后進入匯流器下游的匯流出口氣管線(4),然后進入壓縮機 增壓后并入瓦斯管網。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匯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①中,從 初、常頂氣管線(1)進入匯流器的引射介質入口管(5)的引射氣體的絕對 壓力為120~200kPa。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匯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②中,從 減頂氣管線(2)進入待引射介質吸入管(8)的待引射氣體的絕對壓力為 101~110kPa。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匯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③中,經 匯流器匯合后離開匯流器的氣體壓力為95~140kPa,溫度為30~60 ℃。
5.如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匯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 的初餾塔、常壓塔頂瓦斯氣體與減壓塔頂瓦斯氣體匯流的匯流器(3), 由引射介質入口管(5)、噴嘴(6)、吸入室(7)、待引射介質吸入管(8)、擴 散段吸入口(9)、錐形漸擴段(10)和混合管(11)組成,在兩端封閉的圓筒 狀吸入室(7)的一端中心位置固定一個待引射介質吸入管(8);在吸入室 (7)在壁上焊接固定錐形噴嘴(6),噴嘴(6)的小直徑端在吸入室(7)內,在 噴嘴(6)的外端連接有引射介質入口管(5);在吸入室(7)在壁上焊接固定 有錐形漸擴段(10);錐形漸擴段(10)的小直徑端在吸入室(7)內,在錐形 漸擴段(10)的小直徑端焊接固定有擴散段吸入口(9),在錐形漸擴段(10) 的外端連接有混合管(11);引射介質入口管(5)、噴嘴(6)、擴散段吸入 口(9)、錐形漸擴段(10)和混合管(11)的中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其中:
引射介質入口管(5)內徑與噴嘴(6)最小內徑之比為2.0~5.0比1, 錐形漸擴段(10)入口端最小內徑與噴嘴(6)最小內徑之比為2.2~3.4比 1,噴嘴(6)錐段長度與噴嘴(6)最小內徑之比為1.3~5.7比1,錐形漸擴 段(10)長度與錐形漸擴段(10)入口端最小內徑之比為5.6~7.9比1。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匯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擴散段吸入口(9) 為圓弧型翻邊結構,噴嘴(6)噴出口位于該擴散段吸入口(9)內。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匯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引射介質吸入 管(8)中心線在擴散段吸入口(9)外端面組成的平面內,待引射介質吸入 管(8)中心線垂直引射介質入口管(5)、噴嘴(6)、擴散段吸入口(9)、錐形 漸擴段(10)和混合管(11)的中心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3040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