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功能艾灸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29697.4 | 申請日: | 2010-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734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王家芝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家芝 |
| 主分類號: | A61H39/06 | 分類號: | A61H39/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3800江蘇省宿遷***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功能 艾灸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醫理療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艾灸器。
背景技術
艾灸歷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一項傳統中醫診療方法。但是目前用于艾灸的艾灸器通常是用木制或竹制的一些簡單器具,存在輻射面小、易燙傷皮膚、操作不便等缺點,且現有艾灸器無法調節與皮膚之間距離,尤其是不能有效作用于身體各個部位,同時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艾條燃燒一段時間后,燃燒的艾條一頭會形成類似毛筆頭的尖頭,艾條尖頭部分溫度低,艾條四周與空氣接觸面較大,燃燒充分溫度較高,熱量損失比較嚴重,不利于艾灸過程。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不足之處,研究設計了一種多功能艾灸器,目的在于克服艾灸器輻射面小、易燙傷皮膚、操作不便、熱量損失比較大、艾灸效果比較差等缺點。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
一種多功能艾灸器,其特征在于:艾灸器由罩殼,設置在罩殼內部的鋼絲網面、設置在罩殼頂部的艾條插孔、設置在罩殼后側部位的擋熱板和與艾灸器連接的立體支架構成;所述鋼絲網面為60-100目;所述鋼絲網面表面為外弧形;所述艾條插孔個數為1~8個;各艾條插孔之間的間距為2-8厘米;擋熱板與罩殼頂部可以以鉸鏈方式連接;所述立體支架通過設置在艾灸器一側的連接軸與艾灸器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艾灸器輻射面大,操作簡便,能有效作用于身體各個部位,方便調節艾灸器與身體之間距離,熱量損失較小,應用范圍廣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正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后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俯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左視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及圖3所示,艾條插孔2設置在罩殼1頂部,鋼絲網面3設置在罩殼1內部,與罩殼1的頂部及側面相連。艾條插孔之間的間距為2-8厘米,其數量可以根據艾灸器大小設置,但至少為1個。
如圖2所示,擋熱板4設置在罩殼1后側,與罩殼1頂部及兩個側面連接,可以與罩殼1頂部以鉸鏈的方式連接,便于活動開啟。與擋熱板4連接的罩殼1的頂部位置可設置一連接機構(未提供圖示),與立體支架連接。
如圖4所示,外罩1側面為弧形結構。
圖5為本發明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工作過程:
將艾條點燃垂直插入艾條插孔2內,艾條初始燃點距離鋼絲網面3弧線切面約1厘米左右,可以作用于身體包括凸面在內的大部分位置,當艾條繼續燃燒時,可將艾條續入插孔2以保證艾灸效果。另外也可以將艾灸器正面弧面面積較大一面正對艾灸部位,可以作用于身體面積較大的部位,此時可以根據使用者實際情況選擇是否關閉活動的擋熱板4,艾灸處的皮膚距離灸具頭部約5-10厘米,以人感覺舒適為宜。與艾灸器連接的立體支架可直接從市場上采購或定做,為現有技術,工作方式不再贅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家芝,未經王家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2969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