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激光直線度干涉儀光路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29356.7 | 申請日: | 2010-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816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梁軍;鄧上;舒陽;黃寧秋;羨一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工具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B11/26 | 分類號: | G01B11/26;G01B9/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馮忠亮 |
| 地址: | 610056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激光 直線 干涉儀 系統 | ||
1.激光直線度干涉儀光路系統,其特征在于由激光頭(1),組件(A)、雙光楔(11)和雙平面反射鏡(12)組成,組件(A)由偏振分光鏡(6)、反射鏡(7)、角錐棱鏡(8)、四分之一波片(9)、(10)粘接成一體,其中偏振分光鏡(6)由兩個直角棱鏡沿斜面粘結組成,在直角棱鏡的斜面上鍍有偏振分光膜,反射鏡(7)是一個在斜面鍍有消偏振反射膜的直角棱鏡,反射鏡(7)的斜面與偏振分光鏡的直角棱鏡的斜面平行,四分之一波片(9)、(10)沿兩直角棱鏡的直角面粘結成一平面,角錐棱鏡(8)的三個角錐面鍍有全反射膜,其底面與偏振分光鏡(6)的直角棱鏡的直角面粘接,四分之一波片(9)的光軸與激光頭發出的f2光的偏振方向即S偏振的夾角為45°,四分之一波片(10)的光軸與激光頭發出的f1光的偏振方向即P偏振的夾角為45°,雙光楔(11)由兩個直角面相對的上部光楔和下部光楔粘接而成,上部光楔和下部光楔均為直角三角形,其兩個相連為一平面的直角面面向組件(A)的四分之一波片,測量時激光頭(1)、組件(A)和雙平面反射鏡(12)位置固定,雙光楔(11)置于組件(A)和雙平面反射鏡(12)之間,并固定于被測體上,激光頭(1)發出的f1光即P偏振光和f2即S偏振在組件(A)的偏振分光鏡(6)上按照偏振方向分離,f1光透過偏振分光鏡(6)和四分之一波片(10)射向雙光楔(11)的下部光楔、f2光在偏振分光鏡(6)和反射鏡(7)反射后通過四分之一波片(9)射向雙光楔(11)的上部光楔,雙光楔(11)出射的f1、f2光交叉,并垂直投射到雙平面反射鏡(12),當被測體連同雙光楔(11)沿水平方向(Y方向)運動時,被測體在豎直方向(Z方向)產生位移(即直線度誤差)時,f1、f2光入射到雙光楔(11)的位置發生變化而產生光程差,此光程差回射到激光頭(1),由激光直線度干涉儀的電路處理和計算機運算后得到直線度誤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直線度干涉儀的光路系統,其特征在于由激光頭(1)發出的f1光的路徑依次為偏振分光鏡(6)、四分之一波片(10)、雙光楔(11)、雙平面反射鏡(12)、雙光楔(11)、四分之一波片(10)、偏振分光鏡(6)、角錐棱鏡(8)、偏振分光鏡(6)、四分之一波片(10)、雙光楔(11)、雙平面反射鏡(12)、雙光楔(11)、四分之一波片(10)、偏振分光鏡(6)、激光頭(1);由激光頭(1)發出的f2光的路徑依次為偏振分光鏡(6)、反射鏡(7)、四分之一波片(9)、雙光楔(11)、雙平面反射鏡(12)、雙光楔(11)、四分之一波片(9)、反射鏡(7)、偏振分光鏡(6)、角錐棱鏡(8)、偏振分光鏡(6)、反射鏡(7)、四分之一波片(9)、雙光楔(11)、雙平面反射鏡(12)、雙光楔(11)、四分之一波片(9)、反射鏡(7)、偏振分光鏡(6)返回激光頭(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工具研究所,未經成都工具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29356.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橡皮槽焊接專用角焊機
- 下一篇:一種橋上無砟軌道縱向力計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