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北方池塘脆江蘺移植栽培的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010127714.0 | 申請日: | 2010-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79595B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28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志剛;李美真;胡凡光;吳海一;王翔宇;房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海水養(yǎng)殖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33/00 | 分類號: | A01G33/00 |
| 代理公司: | 青島聯(lián)智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崔濱生 |
| 地址: | 266002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北方 池塘 江蘺 移植 栽培 方法 | ||
1.一種北方池塘脆江蘺移植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種藻的選擇和運輸,5月中下旬在南方沿海選擇處于生長旺盛期的脆江蘺藻體,單株藻體濕重在180-220g,選擇低溫保鮮保溫的包裝方式,空運到北方;
2)所選池塘栽培條件,所述池塘底質為泥沙底質,泥∶沙為10~20%∶80~90%;在栽培脆江蘺前對池塘進行徹底的消毒,清除雜藻及敵害生物;
3)種苗增殖:將從南方運回的脆江蘺種藻用剪刀從藻體基部分割成幾株,切割下的藻體要保持其植株的完整性,藻體長度大于15cm,單株藻體濕重不小于8g,側枝不少于10個,夾入苗繩捆綁于池塘浮筏上平養(yǎng);
4)底播擴繁:7月份開始進行種苗藻體底播擴繁,將種苗藻體按照步驟2)的要求切割,切割好的藻體均勻的分布到池塘底部,每平方米布苗30-50株,并且要清除影響脆江蘺生長的雜藻,當池底栽培的脆江蘺生長到單株藻體濕重為180-220g時,對其進行分苗處理;
5)增長間收:9月-11月當池塘藻體植株粗壯色濃,長度達到35cm以上,在池塘內(nèi)進行間收,每隔5-7日均勻間收總量的7%-13%,留下部分種苗繼續(xù)生長;
6)越冬保苗:11月中下旬,當藻體收獲后,保留生長茂盛、藻體體長35cm以上、藻枝粗壯且無潰爛和敵害的藻體,采用半埋棲露出生長點方法越冬,冬季池水保持在2.0-3.0m。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選擇種藻標準是,藻體粗壯,分枝繁茂整齊,體色呈紅褐色,藻體完整,無損傷腐爛現(xiàn)象,所述低溫保鮮保溫的包裝方式是,把脆江蘺藻體裝入保溫箱,放入海水冰瓶保持低溫,溫度控制在8-12℃,并適當淋入海水保持濕潤,然后加蓋密封。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池塘內(nèi)設置多個養(yǎng)殖浮筏,相鄰浮筏間隔2.5-3.5m,將切割好的藻體植株,每隔8-12cm夾入苗繩中,夾苗后平掛到兩架浮筏之間采用浮式養(yǎng)殖,隨脆江蘺藻體增重至單株重量180g以上后,再次進行分割夾苗,直至達到種苗需求為止。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栽培脆江蘺藻體前對池塘進行消毒,池塘消毒的方法為:池塘排干水曝曬25-35天,然后注入海水進行洗池,留下20-30cm海水,用漂白粉按200kg/ha用量進行全池潑灑并浸泡一周。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池塘栽培水質環(huán)境,鹽度28‰~31‰;pH?7.8~8.3;池塘水深2m~3m,池塘水溫20℃~30℃;池塘日換水量20%~30%;池底光照強度≤1000lx。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分苗處理時,采集時要遵循生長密度大的地方先采,處于生長旺盛期藻體先采的要求,采苗分割后按每平方米30-50株繼續(xù)布苗,如此循環(huán)往復。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池塘栽培過程中為了防止敵害生物對脆江蘺藻體的蠶食,投放少量日本對蝦進行生態(tài)調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海水養(yǎng)殖研究所,未經(jīng)山東省海水養(yǎng)殖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27714.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