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焦慮癥的中藥制劑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27218.5 | 申請日: | 2010-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885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維勛;孫付軍;張軍;張希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708 | 分類號: | A61K36/708;A61K9/16;A61P25/22;A61K35/56;A61K35/02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楊琪 |
| 地址: | 250014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焦慮 中藥 制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焦慮癥的中藥制劑,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焦慮癥又稱焦慮性神經癥,是以廣泛性焦慮癥(慢性焦慮癥)和發作性驚恐狀態(急性焦慮癥)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干、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癥,其焦慮并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患者表現焦慮、恐慌和緊張情緒,感到最壞的事即將發生,常坐臥不安,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膽,心煩意亂,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嚴重時有恐懼情緒,對外界刺激易出現驚恐反應,常伴有睡眠障礙和植物神經紊亂現象,如入睡困難、做惡夢、易驚醒、面色蒼白或潮紅、易出汗、四肢發麻、肌肉跳動、眩暈、心悸、胸部有緊壓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發脹并有灼熱感、便秘或腹瀉、尿頻、月經不調、性欲缺乏等。
中醫學對焦慮癥病因病機的認識,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理解,但各醫家基本達到共識,即認為焦慮癥主要與外界環境刺激、七情內傷和個體素質遺傳因素有關,主要是心脾肝腎功能失調,氣血失和而成。閆福慶認為其病因病機多為邪擾心肺、氣陰受損,神不內守,郁而化熱,而出現焦慮諸癥。馮禎鈺等認為其發生與心、肝、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張覺人認為痰熱內擾而使膽失中正乃焦慮癥之根也。王小強等認為心脾血氣不足,虛火擾心是其基本病機。黃躍東認為此病病位在心、肝,而且焦慮日久,可暗耗陰血,可致血行不暢。鄭祖艷等認為本病多由暴受驚恐或憂愁思慮過度而引起,病機為氣痰熱互結,蒙蔽心神,而致心神不安。馮其斌等認為初起以屬實,久病則由實轉虛。王再濤認為本病與心、腎關系密切。馮輝認為其因情志起病,多與心肝脾三臟有關。陳光敏等則認為其病因是持久邪念,病機是神精氣的病理變化,因而病因病機證候之間存在著一系列的依存和消長關系可供治療利用。上述論述均從不同角度揭示了焦慮癥發生發展的特點。
在臨床治療中,歷代醫家認為隨著病程進展,疾病會出現各種證的變化,辨證就是要揭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時刻本質的病理變化,它是一個動態的觀念。黃躍東將焦慮癥分三型:心氣虛血瘀型、心氣滯血瘀型和肝郁痰火型。劉正學等認為臨床上多以肝郁氣滯型和肝郁氣滯血瘀型的焦慮癥為主。張傳儒認為本病臨床證型呈虛實夾雜,肝心合病、肝胃不和、脾虛積滯、腎虛精虧,各有偏重。于一鴻將其歸納為二型:單純型(心陰虛導致營血虧),夾雜型(宿滯痰火停留胃中,上擾心神)。孫素明等認為此病初起,多為氣郁痰閉,肝脾失調,神明失聰,實多虛少:久病之后,氣血虧損,陰精耗傷,髓腦失榮,虛多實少。馮輝則將其分四型:肝郁氣滯型、痰熱上擾型、心膽氣虛型和陰虛火旺型。
對本病的記載也散在于歷代醫家典籍中,如徐靈胎經驗:“本方下肝膽之驚痰,治癲癇必效”。成表里俱病、虛實互見的變證。《醫宗金鑒》曾謂“是證也,為陰陽錯雜之邪;是方也,亦攻補錯雜之藥。柴、桂解未盡之表邪,大黃攻已陷之里熱,人參、姜、棗補虛而和胃;茯苓、半夏利水而降逆,龍骨、牡蠣、鉛丹之澀重,鎮驚收心而安神明,斯為以錯雜之藥而治錯雜之病也”,等等。
基于以上理論,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的治療焦慮癥的中藥制劑。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焦慮癥的中藥制劑。
基于對中醫文獻和現代研究的基礎上,本發明在認真總結了廣泛性焦慮情緒癥狀和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主治癥狀的前提下,經臨床不斷的優選,最后形成了以疏解安神為治療原則的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方。疏解安神法是本發明的發明人在中醫理論框架內自己總結的一種治療焦慮情緒反應和廣泛性焦慮癥的方法,基于心、肝兩臟,法為疏肝解郁,寧心安神。全方以柴胡、桂枝、黃芩、大黃、龍骨、牡蠣、茯苓、珍珠等為主組成。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焦慮癥的中藥制劑,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的:柴胡10~15份,黃芩6~12份,桂枝10~15份,龍骨25~35份,牡蠣25~35份,珍珠0.8~1.2份,茯苓10~20份,大黃4~8份。
優選的,是由以下原料藥制成的:柴胡12g,黃芩9g,桂枝12g,龍骨30g,牡蠣30g,珍珠1g,茯苓15g,大黃6g。
一種治療焦慮癥的中藥制劑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取柴胡、桂枝,加6倍量(體積)水,浸泡1小時,然后提取揮發油,提取5小時,收集揮發油,備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未經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2721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