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證書共享方法、系統和智能卡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23140.X | 申請日: | 2010-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080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國榮;沈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顏鏑 |
| 地址: | 100032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證書 共享 方法 系統 智能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網絡安全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多證書共享方法、系統 和智能卡。
背景技術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化應用的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移動 通信和互聯網業務逐漸融合,很多SP(Service?Provider,服務提供 商)同時開展了Web和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無線應 用協議)應用,如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移動辦公等業務得到越來越廣 泛的應用。與此同時,安全性成為制約這些應用發展的關鍵問題。
我國于2005年實施的《電子簽名法》解決了電子環境下用戶身份 的法律地位問題,賦予電子簽名與文本簽名同等的法律效力。數字簽名 采用成熟的非對稱加密技術,可以為交易雙方驗證身份。數字簽名保證 網上交易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以及交易雙方行為的不可抵賴 性,具有法律效力,是應用廣泛的電子簽名技術。其中,私鑰的存儲是 數字簽名最關鍵的安全問題。智能卡由于內置CPU,計算過程在卡內 完成,可以做到私鑰不出卡,其安全性很高。目前常用的智能卡如USB (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總線)Key,針對移動終端,業界有 SD(Secure?Digital,安全數字)或TF(TransFlash)接口的智能卡。
然而,目前的智能卡產品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各家銀行、企業 獨立發放USB?Key,成本較高;USB?Key只能應用于PC設備,無法在 手機、PDA等移動終端上應用,難以做到Web/WAP等應用的統一;由 于手機接口所限,SP難以推廣SD/TF接口的智能卡;針對不同應用, 需多個智能卡,給用戶攜帶和使用帶來不便,尤其是在移動終端上換 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多證書共享方法、系統和智能卡,支持多 數字證書的統一管理。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智能卡的多證書共享方 法,包括:當用戶終端訪問SP站點時,請求所述SP站點向所述用戶 終端發送SP證書;所述智能卡通過所述用戶終端接收所述SP站點發 送的所述SP證書,并生成包含所述SP證書的SP認證消息;所述智能 卡用對應于管理平臺的個人私鑰對所述SP認證消息進行簽名,并通過 所述用戶終端將所述SP認證消息發送給管理平臺;所述管理平臺根據 所述SP認證消息對SP的身份進行驗證,并向所述用戶終端返回驗證 結果,如果所述智能卡對所述SP認證消息的簽名合法,且所述SP是 所述管理平臺已簽約的用戶,則所述SP能夠通過所述管理平臺的身份 驗證;所述智能卡通過所述用戶終端接收所述管理平臺返回的所述驗證 結果,如果所述驗證結果表示對所述SP的身份驗證成功,所述智能卡 加載所述SP證書。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智能卡加載所述SP證書后包括:所述用 戶終端向所述SP站點申請對應于所述SP的個人證書,所述申請中攜 帶用戶的認證信息,所述用戶的認證信息由所述SP預先提供給用戶; 所述SP站點驗證所述用戶的認證信息,驗證通過后,所述SP站點向 所述用戶終端返回生成一對對應于SP的公鑰和私鑰的指令,所述生成 對應于SP的公鑰和私鑰的指令由SP的私鑰進行簽名;所述智能卡通 過所述用戶終端接收所述SP站點的指令,使用所述SP證書對所述指 令中SP簽名進行驗證;通過對所述簽名的驗證后,所述智能卡生成所 述對應于SP的公鑰和私鑰對;所述用戶終端向所述SP站點申請對所 述對應于SP的公鑰簽名;所述SP站點將所述公鑰及用戶的信息發送 給CA,由所述CA對所述公鑰簽名,形成個人證書,所述CA將所述 個人證書返回給所述SP站點;所述SP站點向所述用戶終端發送加載 所述個人證書的指令,所述加載所述個人證書的指令由所述SP的私鑰 進行簽名;所述智能卡通過所述用戶終端接收所述加載所述個人證書的 指令,通過所述SP證書對所述加載個人證書的指令的驗證后,加載所 述個人證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2314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彎線機送線機構
- 下一篇:冷拔鋼管校直機導筒保護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