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功能水泵閥門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22715.6 | 申請日: | 2010-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760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郭建剛;劉恒中;張富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53/10 | 分類號: | F04B53/1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粵順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強熙 |
| 地址: | 528300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功能 水泵 閥門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蒸汽電熨斗、咖啡機等鍋爐進水系統中使用的水泵抽水后 自動排氣,鍋爐壓力超過規定要求時自動泄壓的多功能水泵閥門。
背景技術
現有蒸汽電熨斗及咖啡機等電器產品中一般具備水箱、水泵和將水加熱 的鍋爐,在開始工作和運行過程中,需要通過水泵將水箱的水抽至鍋爐中加 熱。當由于連接的管道中有大量氣體存在,使水流無法順利流入鍋爐當中, 而且在管道中存在氣體的情況下,電磁水泵會發出強烈的震動聲音,從而影 響正常運行,故在管道的適當位置裝水泵閥門,將管道中的氣體排出。另外, 從安全角度考慮,當鍋爐壓力超過規定要求時,必須對鍋爐內部泄壓,主要 的有效措施是對此增加安全閥(泄壓閥)。對于目前的電熨斗及咖啡機等產 品是將此排氣閥及安全閥分開設置,此將存在以下缺點:1、占用空間大, 難以在有限的空間對此進行合理的設計;2、成本較高,需分別設置一個水 泵閥門和安全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緊湊、體積小、成本低、集合排氣和泄 壓功能的多功能水泵閥門,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多功能水泵閥門,包括設置有進水管、出水管和排 氣管的排氣閥,以及設置有進水端、泄壓端和出水端的安全閥,其結構特征 是排氣閥和安全閥連接成一體,排氣閥的出水管與安全閥的進水端連接,出 水管或進水端內設置有單向閥。
所述排氣閥包括閥身、閥芯和排氣閥彈簧,閥身為呈T字形的三通管, 下部為進水管,上部一側為出水管,上部另一側為排氣管,排氣管端口固定 設置有閥蓋,內部滑動設置有閥芯,排氣閥彈簧壓接在閥芯與閥蓋之間,閥 蓋設置有與閥芯相對的排氣孔。
所述安全閥包括閥座,閥座為呈T字形的三通管,進水端和出水端分別 設置在閥座上部通道兩端;泄壓端設置在閥座上部通道中部,與閥座下部連 通;閥座下部對應泄壓端設置有壓力調節機構,并設置有排氣通道。
所述閥座的進水端通過第一密封圈與閥身的出水管密封連接;出水管內 設置有單向閥,單向閥與進水端的端面之間壓接有單向閥彈簧。
所述壓力調節機構包括安全閥密封圈、安全閥彈簧、調節螺桿和調節桿 座,安全閥密封圈滑動設置在閥座下部內;調節桿座與閥座下端密封固定連 接;調節螺桿與調節桿座螺紋連接,并伸入調節桿座內與調節圈連接,安全 閥彈簧壓接在調節圈與安全閥密封圈之間;排氣通道設置在閥座下部一側。 調節桿座內固定設置有螺母,并通過螺母與調節螺桿螺紋連接。
本發明通過將排氣閥和安全閥進行組合,當應用到蒸汽電熨斗、咖啡機 等產品中,并連接在水泵和鍋爐之間時,在水泵抽水過程中,能自動排出泵 殼或管道中的空氣,在短時間內產生高壓水流給鍋爐補水。另外,排氣閥和 安全閥中配有一個單向閥,當水泵抽水產生一定壓力時,單向閥打開向鍋爐 內注水,當鍋爐由熱態轉變成冷態產生負壓時,該單向閥能阻止鍋爐從水泵 及管道中吸水,保證鍋爐水量穩定,在鍋爐內壓力超過規定要求時,可以通 過本身安全閥進行安全泄壓。其結構緊湊、成本低、使用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本多功能水泵閥門,包括設置有進水管15、出水管和排氣管 的排氣閥,以及設置有進水端A、泄壓端B和出水端C的安全閥,其排氣 閥和安全閥連接成一體,排氣閥的出水管與安全閥的進水端連接,出水管內 設置有單向閥2。
排氣閥包括閥身3、閥芯1和排氣閥彈簧16,閥身為呈T字形的三通管, 下部為進水管15,上部一側為出水管,上部另一側為排氣管,排氣管端口 固定設置有閥蓋17,內部滑動設置有閥芯,排氣閥彈簧壓接在閥芯與閥蓋 之間,閥蓋設置有與閥芯相對的排氣孔18。
安全閥包括閥座6,閥座為呈T字形的三通管,進水端A和出水端C 分別設置在閥座上部通道7兩端;泄壓端B設置在閥座上部通道中部,與 閥座下部連通;閥座下部對應泄壓端設置有壓力調節機構,并設置有排氣通 道9。閥座6的進水端A通過第一密封圈5與閥身3的出水管密封連接;出 水管內設置有單向閥2,單向閥與進水端的端面之間壓接有單向閥彈簧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2271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