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交錯容合式井蓋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21953.5 | 申請日: | 2010-0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647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20 |
| 發明(設計)人: | 許小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峻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14 | 分類號: | E02D2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交錯 合式 井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市政設施,特別是涉及一種交錯容合式井蓋。
背景技術
現有的用于公路的窨井蓋,由于其質量分布均勻,常常會引發共振。長期的共振致使窨井蓋疲勞折斷或產生裂紋,大大縮短其耐久性。同時,為了使窨井蓋具有足夠的承壓能力,現有的窨井蓋都被制作得很厚,這樣不僅不便于運輸和安裝,也非常浪費材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提高窨井蓋的耐久性能和抗壓強度的同時還節省材料的交錯容合式井蓋。
解決本發明技術問題的方案是:交錯容合式井蓋由蓋體、始弦梁、終弦梁、弧梁和蓋沿構成。蓋體的外周有一圈與蓋體底部為一體的、環形的蓋沿。始弦梁、終弦梁、弧梁均處于蓋體的底面且與蓋體為一個整體。每一條弧梁均與蓋體同軸心且弧度為π/3,弧梁的厚度沿順時針方向由薄變厚,始弦梁和終弦梁的一端分別與弧梁的薄端和厚端相切并連為一體,兩切點處的始弦梁和終弦梁的厚度分別與該點的弧梁的厚度相同。始弦梁和終弦梁的另一端均與蓋沿的內側連接為一個整體。始弦梁與蓋沿連接端的厚度小于始弦梁與弧梁切點的厚度,終弦梁與蓋沿連接端的厚度大于終弦梁與弧梁切點的厚度。由始弦梁、終弦梁和弧梁構成一個彎梁。三個彎梁以蓋體的圓心為中心,以360°為填充角度進行環形陣列方式排列。每兩個彎梁相互交錯的部位相容。
采用上述方案,能達到以下效果:
1.由于構成本發明的三個彎梁在平面上以360°為填充角度進行環形陣列方式排列,在平面上分布均衡,可將蓋體頂部受到的車輛的壓力均勻傳遞給每一條彎梁上,提高了蓋體的抗壓強度。
2.由于構成本發明的彎梁在豎直方向上各部位的厚度均不相等,且三個彎梁相互交錯,交錯部位的厚度也各不相同,這樣就破壞了窨井蓋豎向質量的均衡度,使窨井蓋在豎向各部分的自振頻率互不相同,避免了因長期發生共振而導致窨井蓋疲勞折斷或產生裂紋,進而提高了窨井蓋的耐久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仰視圖;
圖2為圖1的A-A剖面圖。
圖中:1.蓋體?2.始弦梁?3.終弦梁?4.弧梁?5.蓋沿
圖1中的箭頭方向代表始弦梁、終弦梁、弧梁的厚度由薄變厚的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交錯容合式井蓋由蓋體1、始弦梁2、終弦梁3、弧梁4和蓋沿5構成。蓋體1的外周有一圈與蓋體1底部為一體的、環形的蓋沿5。始弦梁2、終弦梁3、弧梁4均處于蓋體1的底面且與蓋體1為一個整體。每一條弧梁4均與蓋體1同軸心且弧度為π/3,弧梁4的厚度沿順時針方向由薄變厚,始弦梁2和終弦梁3的一端分別與弧梁4的薄端和厚端相切并連為一體,兩切點處的始弦梁2和終弦梁3的厚度分別與該點的弧梁4的厚度相同。始弦梁2和終弦梁3的另一端均與蓋沿5的內側連接為一個整體。始弦梁2與蓋沿5連接端的厚度小于始弦梁2與弧梁4切點的厚度,終弦梁3與蓋沿5連接端的厚度大于終弦梁3與弧梁4切點的厚度。由始弦梁2、終弦梁3和弧梁4構成一個彎梁。三個彎梁以蓋體1的圓心為中心,以360°為填充角度進行環形陣列方式排列。每兩個彎梁相互交錯的部位相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峻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峻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2195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玻璃纖維網加筋聚苯板
- 下一篇:改造沙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