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倍半萜混對苯二酚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19062.6 | 申請日: | 2010-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019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0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德海;顧謙群;張國建;朱天驕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C43/23 | 分類號: | C07C43/23;C12P7/22;A61K31/085;A61P31/16;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1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倍半萜 苯二酚類 化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用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鏈格孢菌SP-32(Alternaria?sp.)(保藏編號是:CCTCC?M2010044)生產倍半萜混苯二酚類化合物的方法;本發明還涉及該類化合物在制備抗甲型H1N1流感藥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術:
倍半萜混苯酚類化合物是多產生于海綿、海鞘等無脊椎動物的一種活性混源萜類化合物,但鏈格孢菌作為其來源未見報道。本發明人研究得知,鏈格孢菌SP-32(Alternaria?sp.)(保藏編號:CCTCC?M?2010044,保藏日期:2010年2月5日,保藏單位: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地址:武漢市武漢大學)液體發酵產物經超聲破碎后的粗提物有很好的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增殖作用,遂對其活性成分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所示倍半萜混苯二酚類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性,目前尚未見該化合物的化學結構及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報道,因此市場上也尚未見有與此有關的藥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個結構獨特的具有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的新化合物。其結構式為:?
式I化合物?
其結構特征是:此結構是新穎的倍半萜混苯酚類化合物,其中R1-R5為氫、氨基、羥基、烷氧基、酰氧基或酰氨基。?
本發明優選的結構中R1-R4為羥基、R5為甲氧基。?
本發明所涉及的化合物可通過微生物發酵培養來獲取含有倍半萜混苯酚類化合物的發酵物,然后從發酵物中采用硅膠柱層析、Sephadex?LH20凝膠柱層析?制備HPLC等方法分離純化得到。?
本發明的下述實施例中列舉了利用鏈格孢菌SP-32(Alternaria?sp.)(保藏編號是:CCTCC?M?2010044)制備本發明所示化合物的實例。?
具體實施方式:
在如下的實施例中所指的化合物的化學結構(結構式中的阿拉伯數字是化學結構中碳原子的標位)為:?
實施例1??化合物的發酵生產及分離精制?
1發酵生產?
生產菌的發酵培養:按培養微生物的常規方法,取鏈格孢菌SP-32(Alternariasp.)(保藏編號是:CCTCC?M?2010044)適量,接種到PDA固體斜面培養基上,在28攝氏度培養箱中培養4天。?
取斜面培養4天的鏈格孢菌SP-32(Alternaria?sp.)適量,接種到裝有200mL培養液[培養基組成(克/升):麥芽糖20.0,甘露醇20.0,味精10.0,KH2PO4?0.5,MgSO4?0.3,酵母膏3.0,pH自然]的500mL錐型瓶中,在28℃、160轉/分鐘條件下搖床培養8天,獲得菌絲體和發酵液。?
2浸膏的獲得?
用棉布將菌絲體和發酵液分離。將發酵液等體積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將乙酸乙酯萃取液減壓濃縮,得粗浸膏。?
3化合物的分離精制?
浸膏用氯仿-甲醇混合溶劑溶解后,加200-300目硅膠(青島海洋化工集團公司產品)拌樣,減壓除去溶劑后,用硅膠柱層析,以石油醚、石油醚-丙酮,氯仿,氯仿-甲醇為溶劑進行梯度洗脫,分為5個流份。將Fr-4(氯仿-甲醇97∶3洗脫物)以氯仿-甲醇(1∶1)為溶劑進行LH20柱層析,再經加壓硅膠柱層析以石油醚∶丙酮(9∶1→5∶5)為溶劑,最后經半制備反相高效液相色譜(甲醇∶水=65∶35)得所示化合物。?
化合物I無色油狀,正離子ESI-MS?m/z?415.2[M+Na]+,?4.4(c?0.1,MeOH),分子式C22H34O5,IR(KBr)cm-1:1693,1620,1509,1441,1308,1222,?1017,990。1H和13C-NMR數據見表1。?
表1化合物I的1H和13C?NMR數據(600和150MHz,in?DMSO-d6)a
a)本表信號歸屬基于DEPT、HMQC及HMBC圖譜解析結果。碳信號的多重度利用DEPT方法確定并分別用s(單重峰)、d(二重峰)、t(三重峰)和q(四重峰)表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大學,未經中國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1906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