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空心混凝土構件及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16344.0 | 申請日: | 2010-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988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查曉雄;劉軼翔;于福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
| 主分類號: | E04C1/40 | 分類號: | E04C1/40;E04C3/34;E04H12/12;E02D5/30;C04B40/02;B28B21/30;B28B21/3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華烽知識產權事務所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 地址: | 518055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空心 混凝土 構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混凝土構件及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利用混凝土骨料制 成空心混凝土構件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類建筑物及建筑工程越來越多,混凝土構件廣泛應用 于建筑工程中:如冶金工業、電力工業、造船工業、機械制造業及工業或民用 建筑等,可以用于鍋爐構件和送變電構架、裝配車間的柱、單層或多層工業廠 房、高層或超高層民用建筑及公路和城市拱橋等結構中,還應用于桿塔結構、 工業廠房與民用建筑的柱和基礎樁中。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構件中混凝土強 度越高,其支撐作用越好。在一些特殊應用領域,要求使用高強度的混凝土構 件,這樣,通常的混凝土構件是不符合要求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本發明的空心混凝土構件及制備方法,克服現 有技術中,普通混凝土構件的強度不高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構建一種利用二氧化碳制備的空心混凝土構件,包 括混凝土骨料、水泥、水,將混凝土骨料、水泥、水按一定比例攪拌混和形成 混凝土,還包括容納所述混凝土的柱狀基體,將所述混凝土灌入所述柱狀基體 中形成柱狀空心貼在所述柱狀基體的內壁,所述混凝土在所述柱狀基體中成形 后,所述柱狀空心密封,所述柱狀空心中放入干冰,所述干冰升華后生成的二 氧化碳與所述混凝土反應。
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柱狀基體為鋼管。
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柱狀基體中的混凝土經離心旋轉形成柱 狀空心。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利用二氧化碳制備空心混凝土構件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驟:
制備混凝土:將混凝土骨料、水泥、水按一定比例攪拌混和形成混凝土;
混凝土形成柱狀空心:所述混凝土灌入所述柱狀基體中形成柱狀空心貼在 所述柱狀基體的內壁;
形成空心混凝土構件:所述柱狀空心密封,所述柱狀空心中放入干冰,所 述干冰升華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與所述混凝土反應。
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在混凝土形成柱狀空心步驟中,所述柱狀基 體中的混凝土經離心旋轉形成柱狀空心。
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在形成空心混凝土構件步驟中,所述混凝土 在所述柱狀基體中成形后,還包括在高于常壓的蒸汽中養護。
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在所述混凝土的柱狀空心中放入干冰使所述 混凝土的柱狀空心壓力達到臨界狀態:所述臨界狀態為:壓力大于或等于 7.4mpa,溫度大于或等于31攝氏度,所述干冰在所述臨界狀態下升華產生超臨 界狀態的二氧化碳。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本發明利用二氧化碳制備的空心混凝土構件,將混 凝土與二氧化碳反應后形成空心混凝土構件,二氧化碳與水泥的水化產物氫氧 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碳酸鈣可以改善混凝土骨料與水泥漿的接觸界面,增強 混凝土的強度,減少混凝土的孔隙,從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剖面圖。
圖2為本發明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是:構建一種空心混凝土構件,包括混 凝土骨料、水泥、水,將混凝土骨料、水泥、水按一定比例攪拌混和形成混凝 土2,還包括容納所述混凝土的柱狀基體1,將所述混凝土2灌入所述柱狀基體 1中形成柱狀空心3貼在所述柱狀基體1的內壁,所述混凝土2在所述柱狀基 體1中成形后,將所述混凝土2與二氧化碳反應后形成空心混凝土構件。本發 明中,所述混凝土2在所述柱狀基體1中成形后,將所述混凝土2與二氧化碳 反應后形成空心混凝土構件。由于混凝土2中含有大量氫氧化鈣(化學式為Ca (OH)2),再將混凝土2中的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即:Ca(OH) 2+CO2=CaCO3+H2O,由于碳酸鈣混在混凝土2中能改善混凝土骨料與水泥漿的接觸 界面,增強混凝土2的強度,減少混凝土2的孔隙,從而提高混凝土2的耐久 性,這樣大大提高了空心混凝土構件的性能和質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1634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