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下行確認/非確認信息處理方法及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11051.3 | 申請日: | 2010-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486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8-10 |
| 發明(設計)人: | 袁明;畢峰;楊瑾;梁楓;吳栓栓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18 | 分類號: | H04L1/18;H04W72/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剛;吳孟秋 |
| 地址: | 518057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下行 確認 信息處理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下行確認/非確認信息處理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為了增加高數據速率、組移動性、臨時網絡部署的覆蓋范圍,提高小區邊緣的吞吐量,以及為蜂窩系統的覆蓋漏洞內的用戶提供服務,無線通信系統中引入了中繼(Relay)技術,該記住被視為4G的一項關鍵技術。
圖1是現有技術的Relay引入后的基本系統構架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引入中繼站的移動通信系統中,基站(也稱為演進型的節點B)(Enhanced?Node?B,簡稱為eNB)與中繼站(Relay?Node,簡稱為RN)之間的鏈路稱為中繼鏈路(Backhaul?Link,也稱為回程鏈路),RN與其覆蓋范圍下的中繼的用戶終端(Relay-UserEquipment,簡稱為R-UE)之間的鏈路稱為接入鏈路(Access?Link),eNB與其覆蓋范圍下的用戶終端(User?Equipment,簡稱為UE)之間的鏈路稱之為直傳鏈路(Direct?Link)。
圖2是現有技術的LTE系統中數據包在物理層的處理流程圖,如圖2所示,在長期演進(LTE,Long?Term?Evolution)系統中,當每個UE的數據經過分組數據會聚協議(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簡稱為PDCP)層、無線鏈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簡稱為RLC)層、媒體接入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簡稱為MAC)層傳輸,最終到達物理層入口時,分別只對應一個傳輸塊(Transport?Block,簡稱為TB),進而完成該TB的一系列物理層過程。其中包括:循環冗余校驗(Cyclic?Redundancy?Check,簡稱為CRC),信道編碼(Channel?Coding),物理層混合自動重傳(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簡稱為HARQ),信道交織(ChannelInterleaving),加擾(Scrambling),調制(Modulation),層映射和預編碼(Layers?mapping?and?precoding),最后映射到時頻資源和天線端口(Mapping?to?assigned?resources?and?antenna?ports)。
引入RN后,對backhaul?link而言,在下行傳輸時,eNB要給RN發送該RN覆蓋下所有UE的TB;在上行傳輸時,RN要給eNB轉發其下屬UE上傳的所有TB。為了減少控制信令的開銷,有效地利用中繼鏈路的資源,并減少RN盲檢測的次數,增加傳輸時延,提出了一種基于獨立編碼的中繼鏈路數據傳輸方法,又稱為基于獨立編碼的TB級包聚合的方法,圖3是現有技術的基于獨立編碼的TB級包聚合在物理層的處理流程圖,如圖3所示,該方法首先將RN下屬所有UE的數據包(TB1,TB2,...,TBn)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大數據包,該大數據包稱為“聚合的TB包”(簡稱為R-TB),然后再對R-TB進行一系列的物理層處理過程,其中,R-TB中的Hi是頭信息,用于指明TBi的長度。
在LTE系統中,基站要為每個UE上行傳輸的數據發送1比特的異步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簡稱為HARQ)下行確認/非確認(Acknowledge/Negative?Acknowledge,簡稱ACK/NACK)反饋信息,該HARQ?ACK/NACK承載在物理HARQ指示信道(Physical?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IndicatorChannel,簡稱為PHICH)上。其基本原理是,基站端將8個HARQACK/NACK(分別屬于8個不同的UE)分別進行3次重復、BPSK調制、擴頻以及多天線處理后,復用到1個PHICH組(PHICH?group)上,最終映射在3個資源單元組(Resource?Element?Group,簡稱為REG)上。其中對于正常循環前綴(normal?Cyclic?Prefix,簡稱為正常CP)的情況,擴頻因子為4;對于擴展循環前綴(extended?CyclicPrefix,簡稱為擴展CP)的情況擴頻因子為2,并采用I/Q復用,因此1個PHICH?group可以復用8個UE的HARQ?ACK/NACK反饋信息。
在UE端,每個UE根據各自的PHICH?group索引號(PHICHgroup?index)以及循環移位索引號(Cyclic?Shift?index)可以唯一確定其反饋信息所在的資源索引號,從而獲得相應的反饋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1105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