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污水處理中的污泥螺旋擠壓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010110199.5 | 申請日: | 2010-0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380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方清;胡海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科力爾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12 | 分類號: | C02F11/12 |
| 代理公司: | 舟山固浚專利事務所 33106 | 代理人: | 范榮新 |
| 地址: | 316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污水處理 中的 污泥 螺旋 擠壓 裝置 | ||
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的一種污水處理中的污泥螺旋擠壓裝置,屬化學冶金中污泥的處理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污水量和污水處理率逐年提高,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產量也急劇增加。污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是先通過對污水進行絮凝得到聚團,再對聚團進行沉降為泥漿,最后對泥漿進行脫水操作后所得的。污泥還要進行最終的處理,處理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燒和多種形式的綜合利用。而不論何種最終處理方法,都要求污泥含水量越低越好,尤其是在證明簡單的焚燒處理對大氣污染嚴重后,填埋及綜合利用是比較安全的處理方法,但如果含水量過高也會對土地及水源產生二次污染。因此如果不能使污泥含水量降到足夠低,不但使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有效性受到質疑,更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構成了嚴重威脅。最起碼的要求,在污泥處置中所產生的污泥含水量應當在75%左右,最好是在60%以下。
在眾多的污泥脫水裝置中,螺旋擠壓式污泥脫水裝置因其結構簡單而得到比較多的應用。以往使用的污水處理中的污泥螺旋擠壓裝置,如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高含水率污泥在制備型煤中的應用”(公開號CN101054542)所公開的,是由一個有濾水孔的筒體和等距等徑螺旋體構成的,僅利用螺旋體對污泥的推擠作用通過濾水孔進行脫水。但這一結構對物料施加的推擠力是均勻的,所以實際上在后段污泥是沒有受到擠壓的,即脫水效果較低,所得的污泥含水率在80%左右而無法突破75%。為了提高螺旋擠壓設備對泥污水處理中泥漿的脫水能力,有一種污水處理中的污泥螺旋擠壓裝置,如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多功能一體化螺旋式污泥處理裝置”(公開號CN101503270)所公開的,是由兩段不同尺寸的筒體由錐形體連接為過濾筒體,內裝等軸徑變螺距變外徑的連續(xù)螺旋體而構成,這一結構隨著污泥的脫水逐漸增加對污泥的擠壓力,使污泥的脫水效率得到了提高,但由于污泥所含水主要是包容水,包容水是指除自由水(游離水)之外的包含在污泥顆粒之間的間隙水、附著在污泥顆粒外的附著水和含于污泥中生物細胞內的胞內水,這些包容水提高擠壓力所提高的脫水量的效率是較低的,因此靠這一技術手段其脫水效果仍很難突破含水率低于75%。中國實用新型專利ZL200820085305.7“利用電站煤粉鍋爐的污泥處理系統(tǒng)”則介紹了一種螺旋回轉式污泥干燥成型機,它“包括殼體,其內部安設(裝)至少一根連接傳動機構的空心熱軸,空心熱軸上設置若干空心的槳葉,空心熱軸的兩端分別連接熱載體進口,由空心熱軸中部穿過殼體引出熱載體出口;殼體一端的上部設一濕物料進口,另一端下部設一產品出口;所述殼體上設置夾套,夾套上設置蒸汽進口和冷凝水出口”,但其螺旋體仍然是等徑等距的而且形狀以螺旋槳式為主,螺旋體在此處的作用以翻炒和輸送為主。該螺旋回轉式污泥干燥成型機實際上是以加熱蒸發(fā)為主要手段的脫水操作,其目的是將含水率在80%以上的泥漿干燥成型后得到含水率在30~40%的污泥顆粒而可用于焚燒發(fā)電,但僅從脫水環(huán)節(jié)看其耗能巨大并不適合對泥漿的脫水。
發(fā)明創(chuàng)造內容??針對上述的缺陷,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污水處理段,用螺旋機構對絮凝得到的聚團提供一個高效、持續(xù)的擠壓力,并解決包容水的有效脫離問題,從而提供一種所得污泥含水率更低的污水處理中的污泥螺旋擠壓裝置。
本發(fā)明提供的污水處理中的污泥螺旋擠壓裝置,有筒體和螺旋體,筒體中有濾水網(wǎng)筒,螺旋體是主軸上安裝連續(xù)螺旋片構成的,其中筒體的截面是圓形的并是以濾水網(wǎng)筒間以攪拌機構筒體組成的,所說攪拌機構筒體的內壁上安裝有攪拌葉,螺旋片在攪拌機構位置上中斷,假定物料在筒體內從后向前移動,則裝置最后處的筒體上有泥漿進口,筒體最后端口為污泥出口,所說筒體和主軸之間的物料通道面積從后向前逐步縮小,所說螺旋片的螺距從后向前逐步增大,在主軸最前端向后有有底的孔為加熱介質空腔,以該加熱介質空腔的孔底為界,孔底以后部分為裝置第一段——游離水擠壓段,孔底以前部分為裝置第二段——包容水擠壓段,所說攪拌機構在各段至少有一道。
本發(fā)明提供的污水處理中的污泥螺旋擠壓裝置,將濾水網(wǎng)筒和螺旋體及軸在結構上分為兩個段,用改變物料通過截面和螺距的辦法逐步提高壓縮比,使聚團在其中所受的擠壓力愈來愈大,其中在各段中又設置了若干個攪拌機構以保證聚團被均勻地擠壓,同時結合第二段主軸內的加熱介質對物料進行加熱而驅逐包容水為自由水。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應用本發(fā)明裝置對泥漿進行處理時,在經(jīng)過第一、二段的操作后可使污泥含水率達到75%以下,而且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科力爾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未經(jīng)浙江科力爾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1019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